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--机器人技术论文--机械手论文

三平动并联遥操纵机械手的控制策略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1章 绪论第9-23页
    1.1 遥操纵机器人与双向伺服控制系统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遥操纵机器人技术概述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临场感技术第10-11页
    1.2 并联机构及其控制方法概述第11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并联机构发展概述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并联机构的分类与应用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并联机构控制器设计概述第16-17页
    1.3 主-从双向伺服系统控制策略分析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四通道控制结构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三通道控制结构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二通道控制结构第19-21页
    1.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1-23页
第2章 三自由度并联平动结构机械手的分析与研究第23-35页
    2.1 三自由度并联平动结构运动学分析第24-29页
    2.2 三平动并联机构的工作空间和奇异性分析第29-31页
    2.3 三自由度并联平动机构的动力学分析第31-34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34-35页
第3章 遥操纵双向伺服控制系统的组第35-49页
    3.1 交流感应同步电机第35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永磁同步电机概述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第36-40页
    3.2 永磁同步电机全闭环伺服控制系统第40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基于DSP的交流永磁电机伺服控制器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交流永磁电机伺服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永磁同步电机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第42-45页
    3.3 力传感器信号采样调理电路设计第45-47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47-49页
第4章 基于位置空间的双向伺服系统的控制策略第49-67页
    4.1 基于位置空间的新型控制策略第49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位置空间理论研究的必要性第49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位置空间理论的理论基础第53-56页
    4.2 位置空间理论的一般建立方法推导第56-63页
    4.3 新型双向伺服控制策略的稳定性研究第63-65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65-67页
第5章 基于模糊逻辑PID的控制器设计第67-77页
    5.1 PID控制原理第67-68页
    5.2 基于模糊逻辑参数整定的PID控制器结构第68-7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模糊化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建立模糊控制规则第69-7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去模糊化第72页
    5.3 基于模糊逻辑参数整定的PID控制器的仿真第72-75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75-77页
第6章 遥操纵双向伺服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第77-85页
    6.1 三自由度并联平动机械臂的机械结构建模第77-78页
    6.2 遥操纵双向伺服控制系统模型的建立与仿真第78-8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从手无干涉状态下仿真第79-81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从手受干涉状态下仿真第81-83页
    6.3 本章小结第83-85页
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85-87页
    7.1 论文成果总结第85页
    7.2 工作展望第85-87页
致谢第87-89页
参考文献第89-91页

论文共9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大鼠皮层微电刺激反馈的闭环控制系统实现
下一篇:鼠精细胞味觉传感器及其在苦味检测中的应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