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3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5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8-15页 |
| 1.1 选题缘起 | 第8-10页 |
| 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| 1.2.1 “在”的本体研究 | 第10-11页 |
| 1.2.2 “in”的本体研究 | 第11-12页 |
| 1.2.3 “在”与英语中“at、on、in”的比较分析研究 | 第12-13页 |
| 1.3 理论依据 | 第13页 |
| 1.4 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13-14页 |
| 1.5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4-15页 |
| 第2章 介词“在”与介词“in”的语义对比 | 第15-26页 |
| 2.1 介词“在”的语义 | 第15-18页 |
| 2.1.1 现代汉语中介词“在”的语义 | 第15-16页 |
| 2.1.2 介词“在”的语义延伸 | 第16-18页 |
| 2.1.3 介词“在”的原型语义 | 第18页 |
| 2.2 介词“in”的语义 | 第18-21页 |
| 2.2.1 现代英语中介词“in”的语义 | 第18-20页 |
| 2.2.2 介词“in”的语义延伸 | 第20-21页 |
| 2.2.3 介词“in”的原型语义 | 第21页 |
| 2.3 介词“在”与介词“in”的语义对比 | 第21-26页 |
| 2.3.1 介词“in”比介词“在“语义丰富的原因 | 第21-22页 |
| 2.3.2 介词“在”与介词“in”对应相关语义比较 | 第22-26页 |
| 第3章 介词“在”与介词“in”的语法对比 | 第26-39页 |
| 3.1 介词“在”短语与介词“in”短语的句法位置对比 | 第26-31页 |
| 3.1.1 “在”短语的句法位置 | 第26-28页 |
| 3.1.2 介词“in”短语的句法位置 | 第28-29页 |
| 3.1.3 介词“在”短语与“in”短语的句法位置比较 | 第29-31页 |
| 3.2. 介词“在”短语与介词“in”短语的隐现机制比较 | 第31-39页 |
| 3.2.1 介词“在”短语中“在”的隐现机制 | 第31-35页 |
| 3.2.2 介词“in”短语中“in”的隐现机制 | 第35-36页 |
| 3.2.3 介词“在”与介词“in”的隐现机制比较 | 第36-39页 |
| 第4章 留学生介词“在”偏误与中国学生介词“in”偏误比较 | 第39-48页 |
| 4.1 留学生介词“在”偏误分析 | 第39-43页 |
| 4.1.1 介词“在”的偏误率 | 第39-40页 |
| 4.1.2 介词“在”的偏误类型 | 第40-43页 |
| 4.2 中国学习者英语介词“in”的偏误语料分析 | 第43-46页 |
| 4.2.1 介词“in”的偏误率 | 第44页 |
| 4.2.2 介词“in”的偏误类型 | 第44-46页 |
| 4.3 留学生介词“在”偏误与中国英语学习者介词“in”偏误比较 | 第46-48页 |
| 第5章 小结 | 第48-50页 |
| 5.1 本文结论 | 第48页 |
| 5.2 本文的局限及对未来的展望 | 第48-5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0-53页 |
| 致谢 | 第53-54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