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汽车工程论文--汽车结构部件论文--传动系统论文

后驱汽车传动系统设计与扭振分析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2页
注释表第12-14页
缩略词第14-15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5-23页
   ·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5-16页
   ·国外内研究现状第16-20页
     ·动力传动系统匹配的研究现状第16-18页
     ·传动系扭振研究现状第18-20页
   ·传统设计方法第20-21页
     ·反向计算法第20页
     ·正向计算法第20-21页
     ·混合计算法第21页
   ·本文研究内容第21-23页
第二章 汽车燃油经济性动力性的数学建模与计算第23-38页
   ·汽车燃油经济性动力性的评价指标第23页
     ·汽车动力性的评价指标第23页
     ·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第23页
   ·发动机数学建模第23-24页
   ·汽车换挡规律的处理第24-25页
     ·最佳动力性换挡规律第24页
     ·最佳经济性换挡规律第24-25页
   ·汽车惯量的处理第25页
   ·汽车动力性的模拟计算第25-27页
     ·最高车速计算第25页
     ·各档动力因数计算第25-26页
     ·最大爬坡度计算第26页
     ·加速时间的计算第26-27页
   ·汽车单工况与多工况燃油经济性的模拟计算第27-29页
     ·等速过程第28页
     ·加速过程第28-29页
     ·减速过程第29页
     ·多工况循环试验的百公里油耗第29页
   ·对传动比进行计算第29-37页
     ·各变速器传动比计算第29-30页
     ·对各变速器传动比进行计算第30-31页
     ·动力性评价指标计算第31-36页
     ·燃油经济性评价指标计算第36-3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7-38页
第三章 变速器传动比的优化设计第38-49页
   ·传动比对汽车经济性动力性的影响第38-39页
     ·主减速器传动比对汽车动力性与燃油经济性的影响第38页
     ·变速器传动比对汽车动力性与燃油经济性的影响第38-39页
   ·遗传算法简介第39页
   ·优化设计第39-42页
     ·设计变量的确定第39-40页
     ·目标函数的建立第40-41页
     ·约束条件的确立第41-42页
   ·多优化目标优化结果及分析第42-48页
     ·多目标优化结果第42-44页
     ·优化前后的5档变速器性能分析第44-4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8-49页
第四章 动力传动系各参数的计算第49-64页
   ·离合器的参数计算第49-52页
     ·从动盘的选择第49页
     ·从动盘第49-50页
     ·单位压力第50-51页
     ·扭转减震器第51-52页
   ·变速箱参数设计第52-54页
     ·中心距设计第53页
     ·模数第53页
     ·几何计算第53-54页
     ·重合度检验与干涉检验第54页
   ·传动轴的参数计算第54-57页
     ·计算参数的选取第54-55页
     ·传动轴长度选择第55-56页
     ·花键的参数计算第56-57页
   ·驱动桥的参数设计第57-60页
     ·主减速比0i的确定第57页
     ·主减速器齿轮计算载荷的确定第57-59页
     ·锥齿轮主要参数的选择第59页
     ·差速器的齿轮主要参数选择第59-60页
   ·传动系统三维模型装配第60-6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3-64页
第五章 传动系统扭振分析第64-78页
   ·传动系统有限元网格划分第64-66页
   ·传动系固有特性第66-71页
   ·固有频率灵敏度分析第71-75页
   ·动力吸振器的设计第75-7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7-78页
第六章 总结与展望第78-80页
   ·总结第78-79页
   ·展望第79-80页
参考文献第80-83页
致谢第83-84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4页

论文共8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混合动力汽车故障容错控制策略研究
下一篇:客车侧翻稳定性分析与防侧翻控制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