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文摘要 | 第1-6页 |
引言 | 第6-9页 |
第一章 “音解”、“点解”的概念引入及研究概况综述 | 第9-17页 |
第一节 “音解”、“点解”技术的概念引入 | 第9-11页 |
一、“音解”技术 | 第9-10页 |
二、“点解”技术 | 第10-11页 |
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1-17页 |
一、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1-13页 |
二、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3-17页 |
第二章 “音解”技术 | 第17-38页 |
第一节 趋稳解决 | 第17-28页 |
一、浪漫时期以前调性旋律中的趋稳解决 | 第17-23页 |
二、二十世纪音乐旋律中的趋稳解决 | 第23-28页 |
第二节 趋正解决 | 第28-33页 |
一、“清角”、“变徵”的解决趋向 | 第28-30页 |
二、“闰”、“变宫”的解决趋向 | 第30-33页 |
第三节 趋反解决 | 第33-38页 |
一、浪漫时期以前调性旋律中的趋反解决 | 第33-34页 |
二、二十世纪音乐旋律中的趋反解决 | 第34-38页 |
第三章 “点解”技术 | 第38-54页 |
第一节 趋整解决 | 第38-43页 |
一、单、复拍子旋律中的趋整解决 | 第39-41页 |
二、周期性混合节拍和变拍子旋律中的趋整解决 | 第41-43页 |
三、附加时值旋律中的趋整解决 | 第43页 |
第二节 趋长解决 | 第43-49页 |
一、周期性节拍旋律中的趋长解决 | 第44-45页 |
二、小节“解放”旋律中的趋长解决 | 第45-49页 |
第三节 趋缓解决 | 第49-54页 |
一、周期性节拍旋律中的趋缓解决 | 第49-51页 |
二、小节“解放”旋律中的趋缓解决 | 第51-54页 |
第四章 旋律“双解”技术的教学运用 | 第54-65页 |
第一节 对于旋律结构的判断 | 第54-56页 |
一、“音解”、“点解”和旋律结构感的关系 | 第54页 |
二、培养音乐结构感的练习方法 | 第54-56页 |
第二节 旋律调性、调式感的培养 | 第56-62页 |
一、“音解”和调性、调式感的关系 | 第56-57页 |
二、培养旋律调性、调式感的练习方法 | 第57-62页 |
第三节 表达旋律音乐化的处理和把握 | 第62-65页 |
一、“音解”、“点解”和表达旋律音乐化的关系 | 第62页 |
二、表达旋律音乐化的练习方法 | 第62-65页 |
结论 | 第65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67页 |
后记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