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绪论 | 第7-11页 |
第一章 理论基础1:主观性与主观化研究 | 第11-24页 |
第一节 从国外相关研究构拟论文的理论基础 | 第11-21页 |
一、本维尼斯特的主观性理论 | 第11-13页 |
二、Lyons 的主观性理论 | 第13-14页 |
三、Langacker 的主观性和主观化理论 | 第14-19页 |
四、Elizabeth Traugott 的主观性和主观化理论 | 第19-21页 |
第二节 从国内相关研究构拟论文的理论基础 | 第21-23页 |
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第二章 理论基础2:语言的功能研究 | 第24-38页 |
第一节 从国外的相关研究构拟论文的理论基础 | 第24-34页 |
一、布拉格学派的语言功能观反思 | 第24-29页 |
二、系统功能语言学反思 | 第29-34页 |
第二节 从国内的相关研究构拟论文的理论基础 | 第34-37页 |
一、理论本身研究反思 | 第34-35页 |
二、语篇分析反思 | 第35-36页 |
三、理论应用反思 | 第36-37页 |
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三章 理论基础3:语言的规则研究 | 第38-51页 |
第一节 从英语的发音规则构拟论文的理论基础 | 第39-43页 |
第二节 从词的构成规则构拟论文的理论基础 | 第43-47页 |
一、转化法 | 第43-44页 |
二、派生法 | 第44-47页 |
第三节 从句子的组成规则构拟论文的理论基础 | 第47-50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四章 主观化的运作机制 | 第51-61页 |
第一节 主观化是旧规则消亡和新规则产生的过程 | 第51-54页 |
第二节 主观化是说话人目的的实现途径 | 第54-56页 |
第三节 主观化是说话人个体性的凸显方式 | 第56-59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9-61页 |
结语 | 第61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6页 |
致谢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