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图表清单 | 第9-11页 |
| 注释表 | 第11-13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1页 |
| 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3-14页 |
| ·轴承腔热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20页 |
| ·轴承腔主要热源分析 | 第15-17页 |
| ·轴承腔油气两相流的流动换热分析 | 第17-20页 |
| ·本文研究内容 | 第20-21页 |
| 第二章 轴承腔主要热源分析 | 第21-42页 |
| ·高温环境传入轴承腔的热量 | 第21-22页 |
| ·密封装置摩擦生成热 | 第22-27页 |
| ·端面密封工作原理 | 第22页 |
| ·摩擦生热分析 | 第22-27页 |
| ·摩擦系数 | 第23页 |
| ·端面比压 | 第23-26页 |
| ·端面平均线速度和密封面积 | 第26-27页 |
| ·轴承摩擦生成热 | 第27-40页 |
| ·滚子轴承的动力学分析 | 第28-38页 |
| ·静力学分析 | 第28-29页 |
| ·运动学分析 | 第29-31页 |
| ·油膜厚度计算模型 | 第31-32页 |
| ·动态载荷分布 | 第32-34页 |
| ·拟静力学分析模型 | 第34-38页 |
| ·轴承摩擦生热分析 | 第38-40页 |
| ·计算结果及分析 | 第4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0-42页 |
| 第三章 轴承腔流固耦合传热特性的数值模拟 | 第42-61页 |
| ·几何模型 | 第42-43页 |
| ·网格划分 | 第43-44页 |
| ·物性参数及边界条件 | 第44-47页 |
| ·物性参数 | 第44-46页 |
| ·边界条件 | 第46-47页 |
| ·计算模型 | 第47-53页 |
| ·Eulerian 多相流模型 | 第47-48页 |
| ·Mixture 多相流模型 | 第48-49页 |
| ·标准 κ—ε 湍流模型 | 第49页 |
| ·RNG κ—ε 湍流模型 | 第49-50页 |
| ·计算模型的试验验证 | 第50-53页 |
| ·试验系统 | 第50-52页 |
| ·计算模型的验证结果 | 第52-53页 |
| ·计算结果及分析 | 第53-59页 |
| ·典型物理场分析 | 第53-56页 |
| ·油气两相流的流动换热规律 | 第56-58页 |
| ·最佳滑油循环量 | 第58-5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9-61页 |
| 第四章 轴承腔壁面油膜流动换热分析 | 第61-76页 |
| ·计算模型 | 第62-64页 |
| ·高转速工况下的油膜流动分析 | 第62-63页 |
| ·低转速工况下的油膜流动分析 | 第63-64页 |
| ·湍流状态系数模型 | 第64-66页 |
| ·油膜厚度和平均速度 | 第66-67页 |
| ·油膜与壁面的换热系数 | 第67-69页 |
| ·计算结果及分析 | 第69-75页 |
| ·湍流状态系数模型的验证结果 | 第69-70页 |
| ·高转速工况下油膜流动换热分析 | 第70-72页 |
| ·低转速工况下油膜流动换热分析 | 第72-7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5-76页 |
|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6-79页 |
| ·本文主要工作及结论 | 第76-78页 |
| ·轴承腔主要热源分析 | 第76页 |
| ·轴承腔流固耦合传热特性的数值模拟 | 第76-77页 |
| ·轴承腔壁面油膜流动换热分析 | 第77-78页 |
| ·后期工作展望 | 第78-7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9-83页 |
| 致谢 | 第83-84页 |
|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84-85页 |
| 附录A 非线性方程组的Newton-Raphson解法 | 第85-86页 |
| 附录B 微分方程的四阶Runge-Kutta解法 | 第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