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向倾转旋翼机总体方案阶段的重心包线设计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0页 |
·引言 | 第13页 |
·倾转旋翼飞行器概述 | 第13-18页 |
·倾转旋翼飞行器的发展历程 | 第13-16页 |
·倾转旋翼飞行器的特点 | 第16-18页 |
·国内外研究概况 | 第18-19页 |
·国外研究概况 | 第18页 |
·国内研究概况 | 第18-19页 |
·本文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工作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倾转旋翼飞行器飞行动力学数学模型 | 第20-42页 |
·坐标系及转换关系 | 第20-21页 |
·坐标系 | 第20-21页 |
·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 | 第21页 |
·模型假设 | 第21-22页 |
·机体运动方程 | 第22-24页 |
·飞行器飞行动力学数学模型 | 第22-23页 |
·飞行器的转动惯量和惯性积 | 第23-24页 |
·旋翼空气动力学模型 | 第24-30页 |
·Pitt-Peters 动态入流模型 | 第25-26页 |
·挥舞动力学 | 第26-27页 |
·旋翼气动模型 | 第27-30页 |
·机翼空气动力学模型 | 第30-33页 |
·右机翼滑流区气动力模型 | 第31-32页 |
·右机翼自由流区气动力模型 | 第32-33页 |
·机身和尾翼气动模型 | 第33-34页 |
·平尾气动力模型 | 第34-35页 |
·垂尾气动力模型 | 第35-36页 |
·气动力和力矩在体轴系下的合成 | 第36-37页 |
·倾转旋翼飞行器操纵方案 | 第37-41页 |
·理论模型框架 | 第4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第三章 倾转旋翼飞行器配平计算方法 | 第42-48页 |
·倾转旋翼飞行器配平计算 | 第42-45页 |
·倾转旋翼飞行器配平计算方法 | 第42-43页 |
·倾转旋翼飞行器配平计算结果 | 第43-45页 |
·倾转旋翼飞行器运动模态分析 | 第45-47页 |
·倾转旋翼飞行器运动模态分析方法 | 第45-46页 |
·倾转旋翼飞行器运动模态分析结果 | 第46-4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第四章 倾转旋翼机重心包线设计方法 | 第48-66页 |
·直升机模式重心前后限的确定方法 | 第48-52页 |
·直升机模式重心前限 | 第49-51页 |
·直升机模式重心后限 | 第51-52页 |
·固定翼模式重心前后限的确定方法 | 第52-53页 |
·固定翼模式重心前限 | 第52页 |
·固定翼模式重心后限 | 第52-53页 |
·重心包线计算流程 | 第53-55页 |
·重心包线计算分析 | 第55-56页 |
·飞行器负载对转动惯量和惯性积的影响 | 第55页 |
·XV-15 飞行器质量特性的估算 | 第55-56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56-59页 |
·倾转旋翼飞行器飞行品质 | 第59-65页 |
·品质参数的定量分析——预估的飞行品质等级 | 第60页 |
·总距操纵要求 | 第60-61页 |
·操纵力梯度和启动力要求 | 第61页 |
·对操纵的姿态响应要求 | 第61-62页 |
·稳定性的要求 | 第62-6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第五章 倾转旋翼飞行器装载方案研究 | 第66-70页 |
·倾转旋翼飞行器装载方案分析 | 第66页 |
·装载方案配置原则 | 第66页 |
·装载方案的选择方法 | 第66-67页 |
·重心位置调整方法 | 第67-69页 |
·纵向重心位置调整方法 | 第67-68页 |
·横向重心位置调整方法 | 第68页 |
·采用燃油系统的重心位置调整方法 | 第68-69页 |
·重心位置对燃油消耗的影响 | 第6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9-70页 |
第六章 多维重心包线计算及总体参数的分析 | 第70-81页 |
·多维重心包线计算 | 第70-75页 |
·二维重心包线的计算 | 第70-73页 |
·三维重心包线的计算 | 第73-75页 |
·总体参数敏感性分析 | 第75-8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0-81页 |
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81-83页 |
·本文主要工作内容 | 第81-82页 |
·本文主要创新点 | 第82页 |
·后续工作展望 | 第82-8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3-87页 |
致谢 | 第87-88页 |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8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