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铁路运输论文--铁路线路工程论文--线路规划、勘测与设计论文--线路设计论文--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连接线路设计论文

南昌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与常规公交线路接驳优化研究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7页
主要符号说明第7-8页
第一章 绪论第8-15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8-9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-12页
     ·国内研究现状第9-10页
     ·国外研究现状第10-12页
   ·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·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3-15页
第二章 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接驳系统特性分析第15-19页
   ·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定义第15-16页
   ·技术经济特性比较第16-17页
   ·功能定位分析第17-19页
     ·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位第17-18页
     ·常规公交的定位第18-19页
第三章 轨道交通站点对常规公交客流吸引范围研究第19-26页
   ·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分类第19-21页
   ·轨道交通站点的聚集效应第21-23页
     ·聚集效应的基本理论第21-22页
     ·基于聚集效应的轨道交通站点客流吸引范围模型第22-23页
   ·轨道交通站点吸引范围的确定第23-26页
第四章 南昌市公共交通需求分布预测第26-36页
   ·城市公交需求预测原则第26-27页
   ·交通区划分第27-28页
   ·交通生成预测第28-32页
     ·人口与就业岗位预测第28-30页
     ·人员出行率预测第30-31页
     ·出行发生量与吸引量预测第31-32页
   ·交通分布预测第32-33页
   ·交通方式划分预测第33-34页
   ·公交出行分布预测第34-36页
第五章 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线网接驳优化调整第36-46页
   ·南昌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第36-37页
   ·南昌市轨道交通一号线基础数据分析第37-43页
     ·沿线道路横断面调查第37-40页
     ·沿线道路高峰小时流量调查第40-42页
     ·沿线公交现状分析第42-43页
   ·已有常规公交线网优化调整第43-46页
第六章 新增接驳公交线网规划第46-58页
   ·接驳公交线网优化的原则第46页
   ·接驳公交线网优化模型的建立第46-50页
     ·模型假设第46-47页
     ·优化模型的建立第47-48页
     ·约束条件第48-50页
   ·接驳公交线网优化模型求解算法第50-54页
     ·遗传算法简介第50-51页
     ·遗传算法步骤第51页
     ·基于遗传算法的接驳公交线网优化模型求解第51-54页
   ·实例分析第54-58页
第七章 结论与展望第58-60页
   ·主要研究结论第58页
   ·主要创新点第58-59页
   ·研究展望第59-60页
参考文献第60-63页
附录 A 南昌市出行分布 OD 矩阵第63-69页
附录 B 常规公交与一号线重叠线路汇总表第69-72页
附表 C 各站点间高峰小时 OD 分布表第72-73页
附录 D 各站点间最短距离分布表第73-74页
附录 E 各站点间出行时间分布表第74-75页
个人简历 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5-76页
致谢第76页

论文共7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轮轨滚动接触弹塑性及棘轮效应分析
下一篇:基于弹性需求的城际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优化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