琵琶独奏曲管弦乐化的尝试--试析我的琵琶独奏曲《逗》及其管弦乐版《逗之流》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目录 | 第6-7页 |
引言——《逗》与《逗之流》的创作缘由 | 第7-8页 |
第一部分 琵琶独奏《逗》的音乐分析 | 第8-14页 |
一、特殊音色音响的探索 | 第8-10页 |
1、特殊定弦 | 第8页 |
2、特殊奏法 | 第8-10页 |
二、以定弦为基准的音高组织 | 第10-11页 |
三、段落体的结构特征 | 第11-14页 |
第二部分 管弦乐版《逗之流》的音乐分析 | 第14-36页 |
一、音响资源与音色想象 | 第14-15页 |
1、音响资源 | 第14页 |
① 木管组和铜管组的非常规奏法 | 第14页 |
② 竖琴的非常规奏法 | 第14页 |
③ 弦乐组的非常规奏法 | 第14页 |
2、音色想象 | 第14-15页 |
① 奏法的音色想象 | 第14页 |
② 织体的音色想象 | 第14-15页 |
二、音高组织 | 第15-20页 |
1、“a.音高素材”的表述 | 第15-16页 |
2、“b.和声素材”的表述 | 第16-18页 |
3、“c.音型化素材”的表述 | 第18-20页 |
三、曲式结构 | 第20-24页 |
1、整体结构 | 第20页 |
2、各乐章结构扩展手法 | 第20-24页 |
四、配器布局 | 第24-36页 |
1、配器总体布局 | 第24-30页 |
① 音色横向布局 | 第24页 |
② 全奏的布局 | 第24-28页 |
③ 各乐章的连接处理 | 第28-30页 |
2、局部配器处理 | 第30-36页 |
① 音色的衔接与融合 | 第30-32页 |
② 力度的渐强与渐弱 | 第32-33页 |
③ 节奏的强调与自由卡农 | 第33-34页 |
④ 旋律的亮度与质感 | 第34-36页 |
结语——两部作品的创作技法及联系 | 第36-3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