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铁路运输论文--机车工程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机车理论论文--机车动力学与稳定性论文

33t大轴重机车的动力学特性分析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2页
第1章 绪论第12-20页
   ·铁路重载运输概述第12-15页
     ·国外重载运输第13页
     ·我国重载运输第13-15页
   ·重载机车技术概述第15-18页
     ·国外重载机车第15-16页
     ·我国重载机车第16-18页
   ·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第18-20页
     ·论文的研究意义第18-19页
     ·论文的主要内容第19页
     ·论文拟解决的问题第19-20页
第2章 33t大轴重机车设计及建模第20-28页
   ·33t轴重电力机车设计第20-23页
     ·我国重载机车的设计第20页
     ·33t轴重电力机车设计参数第20-23页
   ·33t轴重电力机车建模第23-27页
   ·小结第27-28页
第3章 轨道激励与动力学评价指标第28-35页
   ·轮轨系统激励第28-31页
     ·美国轨道谱第28-29页
     ·德国高速轨道谱第29-31页
   ·机车动力学性能评价标准第31-34页
     ·安全性指标第31-32页
     ·平稳性指标第32页
     ·稳定性指标第32-33页
     ·轮轨动态作用评价第33-3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4-35页
第4章 33t轴重机车动力学性能仿真比较第35-51页
   ·运行稳定性比较第35-37页
     ·线性临界速度第35-36页
     ·非线性临界速度第36-37页
   ·运行平稳性比较第37-39页
     ·33t轴重机车的垂向平稳性第37-38页
     ·33t轴重机车的横向平稳性第38-39页
   ·轮轨动作用力比较第39-47页
     ·垂向轮轨动作用力第40-43页
     ·横向轮轨动作用力第43-47页
   ·曲线通过安全性比较第47-49页
     ·准静态曲线通过计算第47-48页
     ·动态曲线通过计算第48-4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9-51页
第5章 结构和悬挂参数对机车动力学影响第51-61页
   ·轴箱自由间隙第51-54页
     ·中间轴自由间隙对机车直线轨道运行的影响第51-52页
     ·端轴自由间隙对机车直线轨道运行的影响第52-53页
     ·中间轴自由间隙对机车曲线通过的影响第53-54页
   ·二系止挡横向自由间隙及刚度第54-55页
   ·一系横向刚度第55-56页
   ·一系垂向刚度第56-57页
   ·一系垂向阻尼第57-58页
   ·二系纵、横向刚度第58页
   ·二系垂向阻尼第58-59页
   ·簧下质量第59-6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0-61页
第6章 轮轨接触应力研究综述及降低应力的措施第61-75页
   ·轮轨接触应力计算方法研究第61-63页
     ·理论解析方法第61-62页
     ·数值计算方法第62-63页
   ·33t轴重机车轮轨接触应力理论计算第63-70页
     ·赫兹理论及简化算法第63-66页
     ·33t轴重机车接触应力理论计算第66-70页
   ·33t轴重机车轮轨动态接触应力仿真计算第70-73页
   ·降低轮轨接触应力的措施第73-7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4-75页
结论与展望第75-77页
致谢第77-78页
参考文献第78-82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2页

论文共8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Kano模型的短途动车组功能设施配置研究--以成渝、成灌动车组为例
下一篇:铁路装卸向现代物流发展的分析与对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