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语言、文字论文--常用外国语论文--英语论文--写作、修辞论文--翻译论文

跨文化经典阐释:理雅各《诗经》译介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3页
绪论第13-28页
 一、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第13-16页
 二、研究的意义与目的第16-18页
 三、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-24页
 四、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第24-28页
第一章 理雅各《诗经》译介与中西经典阐释传统第28-68页
 第一节 理雅各与中西《诗经》阐释传统第29-44页
  一、 《诗经》解经传统第30-34页
  二、 西方释经传统第34-38页
  三、 传教士《诗经》译介第38-44页
 第二节 理雅各《诗经》译介的阐释方式第44-51页
  一、 理雅各《诗经》译介第44-47页
  二、 理雅各阐释方式的选择第47-49页
  三、 理雅各阐释策略的制定第49-51页
 第三节 理雅各《诗经》译介的心路历程第51-66页
  一、 新教传教士理雅各第54-56页
  二、 襄助传教而译介第56-61页
  三、 耶儒对话与融合第61-66页
 小结第66-68页
第二章 理雅各《诗经》译介的思想阐释第68-97页
 第一节 怨与刺的阐释原则第68-73页
  一、 政治美刺诗与爱情诗第69-71页
  二、 政治怨刺诗与抒情诗第71-73页
 第二节 遵教化的阐释观第73-78页
  一、 求贤尚德第73-74页
  二、 匡正得失第74-77页
  三、 歌功颂德第77-78页
 第三节 阐释的循环与创新第78-87页
  一、 阐释的循环第78-84页
  二、 独立创新第84-87页
 第四节 客观派的阐释风格第87-95页
  一、 孔子删诗说辨正第88-91页
  二、 版本流传考证第91-93页
  三、 《诗经》的采编和诗大序作者考证第93-94页
  四、 风、雅、颂语义训释第94-95页
  五、 名物的考释第95页
 小结第95-97页
第三章 理雅各《诗经》译介的文化阐释第97-117页
 第一节 对封建宗法制的文化阐释第97-102页
  一、 中国的封建宗法制第97-99页
  二、 中西封建制异同第99-100页
  三、 分封制与秦的中央集权制第100-102页
 第二节 对宗教信仰的文化阐释第102-109页
  一、 寻找上帝与启示第103-104页
  二、 多神教与一神论第104-107页
  三、 “迷信”与祖先崇拜第107-109页
 第三节 对婚姻制度的文化阐释第109-116页
  一、 中西不同的婚姻制度第109-110页
  二、 抨击一夫多妻制与曲解文本第110-112页
  三、 出于对妇女的同情而误读第112-116页
 小结第116-117页
第四章 理雅各《诗经》译介的文学阐释第117-154页
 第一节 对“赋、比、兴”概念的阐释第117-121页
  一、 “赋、比、兴”的概念阐释第118-120页
  二、 赋、比、兴比例统计第120-121页
 第二节 赋、比、兴的文本解读第121-128页
  一、 纯用赋体第121-123页
  二、 比兴兼用第123-125页
  三、 赋、比、兴兼备第125-128页
 第三节 诗歌文学性的回归第128-152页
  一、 西欧诗歌和《诗经》的语言艺术第129-131页
  二、 1876 年版译本的用韵第131-149页
  三、 1876 年版译本的文学翻译策略第149-152页
 小结第152-154页
第五章 理雅各《诗经》译介的意象阐释第154-171页
 第一节 理雅各《诗经》英译的意象系统第155-165页
  一、 自然意象第155-157页
  二、 动物意象第157-161页
  三、 植物意象第161-164页
  四、 其他意象第164-165页
 第二节 理雅各意象系统中的象征义第165-167页
  一、 男女恋爱婚媾的象征义第165-166页
  二、 思乡、怀人的象征义第166-167页
  三、 感时伤怀的象征义第167页
 第三节 理雅各《诗经》英译本意象的跨文化解读第167-169页
  一、 异质文化翻译的异化第167-168页
  二、 异质文化翻译中的误读第168-169页
 小结第169-171页
第六章 理雅各及其《诗经》英译的影响第171-193页
 第一节 英国汉学研究的理雅各时代第171-181页
  一、 英国汉学第172-176页
  二、 理雅各与英国著名汉学家第176-180页
  三、 不断问世的译著第180-181页
 第二节 理雅各与西方诗经学第181-187页
  一、 西方诗经学的发展第181-183页
  二、 《诗经》的西方社会民俗学研究第183-185页
  三、 《诗经》的比较诗学研究第185-187页
 第三节 理雅各与《诗经》复译风潮第187-192页
  一、 《诗经》复译风潮第187-188页
  二、 《诗经》著名英译本第188-190页
  三、 《诗经》英译的发展轨迹第190-192页
 小结第192-193页
结语第193-198页
 一、 理雅各作为跨文化学者的知识结构是译介中华经典的首要条件第193-194页
 二、 尊重源语文化使中华经典译介成为一种跨文化交际第194-195页
 三、 理雅各《诗经》译介体现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阐释思想第195-196页
 四、 理雅各《诗经》译介对中外诗学影响深远第196-198页
参考文献第198-222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第222-223页
附录表第223-238页
后记第238-239页

论文共23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双负离子β-二亚胺基稀土胺化物的合成、表征及其反应性能研究
下一篇:跨文化视野下的文学与电影改编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