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目录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1页 |
第一节 研究任务、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| 第10-12页 |
一、 课题的提出 | 第10页 |
二、 本文的研究任务、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| 第10-12页 |
第二节 研究对象的界定及其研究综述 | 第12-21页 |
一、 义素分析法 | 第12-15页 |
二、 同义词语的研究 | 第15-16页 |
三、 反义词语的研究 | 第16-17页 |
四、 多义词研究 | 第17-18页 |
五、 从词义的内部研究 | 第18-21页 |
第二章 《现代汉语词典》表物名词的单义词与多义词的计量考察 | 第21-27页 |
第一节 表物名词范畴分类 | 第21-23页 |
一、 什么是范畴 | 第21页 |
二、 词义范畴的划分 | 第21-23页 |
第二节 建立表物名词数据库 | 第23页 |
一、 表物名词数据库的建立 | 第23页 |
二、 数据库的属性与结构类别 | 第23页 |
第三节 《现代汉语词典》表物名词计量考察 | 第23-27页 |
第三章 表物名词的词义衍生机制 | 第27-55页 |
第一节 比喻和引申 | 第27-28页 |
第二节 多义表物名词的义位关系分析 | 第28-46页 |
第三节 多义词衍生机制的揭示 | 第46-48页 |
第四节 单义表物名词的属性范畴分析 | 第48-55页 |
第四章 衍生意义在不同属性范畴的衍生指数分布规律 | 第55-63页 |
第一节 衍生指数分布规律 | 第55-56页 |
第二节 对表物名词多义词多个义项产生原因分析 | 第56-63页 |
一、 分析多义词的产生原因 | 第56-59页 |
二、 单义词没有发展的原因探析 | 第59-60页 |
三、 推测单义词发展为多义词的潜在可能 | 第60-63页 |
第五章 表物名词认知机制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| 第63-70页 |
第一节 目前对外汉语释词的主要方法 | 第63-65页 |
一、 直观教具释义法 | 第63-64页 |
二、 运用母语或媒介语释义法 | 第64页 |
三、 运用目的语释义法 | 第64-65页 |
第二节 运用词义范畴理论释词 | 第65-69页 |
第三节 小结 | 第69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2页 |
后记 | 第72-74页 |
个人简历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