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--企业经济论文--各种企业经济论文--国有企业经济论文

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

论文提要第1-9页
英文摘要第9-13页
导论第13-19页
 一、 论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第13-15页
 二、 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-16页
 三、 指导思想与研究方法第16-17页
 四、 论文力图创新之处第17-18页
 五、 论文结构和主要内容第18-19页
第一章 国际竞争力理论发展述评第19-35页
 第一节 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竞争力的思想第19-23页
  一、 关于国际竞争必然性第19-20页
  二、 国际价值理论对国际竞争力来源及比较的解释第20-22页
  三、 关于国际竞争力差别的根本原因第22-23页
 第二节 西方经济学关于国际竞争力的理论阐释第23-27页
  一、 重商主义学说的阐述第23页
  二、 古典经济学的贡献第23-25页
  三、 禀赋资源学说:对国际竞争力来源的新阐释第25页
  四、 技术经济增长理论的贡献第25-26页
  五、 人力资本理论的贡献第26页
  六、 新制度经济学的新视角第26-27页
  七、 简要结论第27页
 第三节 当代国际竞争力理论的新发展第27-33页
  一、 竞争优势理论:对国际竞争力来源的新阐释第27-30页
  二、 核心竞争力理论:从企业内部寻找国际竞争力来源第30-31页
  三、 国际竞争力理论的实践应用第31-33页
 第四节 简短小结第33-35页
第二章 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一般分析框架第35-50页
 第一节 国际竞争、国际竞争力及其分类第35-39页
  一、 竞争与国际竞争第35-36页
  二、 关于国际竞争力涵义的争论第36-38页
  三、 国际竞争力分类及其相互关系第38-39页
 第二节 企业国际竞争力涵义与特征第39-41页
  一、 企业国际竞争力内涵第39-40页
  二、 企业国际竞争力特征第40-41页
 第三节 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一般分析框架第41-50页
  一、 “四因素分析模型”:影响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第42-48页
  二、 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各影响因素的关系第48-50页
第三章 经济全球化与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第50-72页
 第一节 经济全球化趋势与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第50-55页
  一、 经济全球化的总体趋势与具体表现第51-53页
  二、 中国已经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第53-54页
  三、 加入WTO从制度上保证了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第54-55页
 第二节 经济全球化对国有企业的影响第55-61页
  一、 加入WTO与国有企业机遇第56-57页
  二、 国有企业面临的挑战第57-59页
  三、 国有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第一规律第59-61页
 第三节 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现状总体考察第61-72页
  一、 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静态分析第62-65页
  二、 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动态考察第65-68页
  三、 与全球500强的比较第68-69页
  四、 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:IMD和WEF的测算第69-72页
第四章 跨国公司竞争优势分析及经验借鉴第72-91页
 第一节 跨国公司的地位及国际竞争力分析第72-77页
  一、 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及国际竞争力第72-74页
  二、 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中的地位及国际竞争力第74-77页
 第二节 跨国公司竞争优势来源的综合分析第77-82页
  一、 核心知识和能力:新垄断优势第77-78页
  二、 虚拟内部化新优势:传统内部化优势的发展第78-79页
  三、 价值链分解与整合:全球战略优势的新表现第79-80页
  四、 规模经济效益优势第80-81页
  五、 速度经济效益优势第81-82页
 第三节 跨国公司增强国际竞争力行为分析及经验借鉴第82-91页
  一、 大力进行产权制度创新第82-83页
  二、 更加突出技术创新的位置第83-86页
  三、 不断进行组织创新第86-88页
  四、 “强强并购”建立领先竞争优势第88-91页
第五章 国际竞争新挑战与国有企业制度再创新第91-114页
 第一节 国有企业制度竞争力现状及国际竞争新挑战第91-96页
  一、 国有企业制度竞争力现状及原因透析第91-94页
  二、 国际竞争主导力量论:国有企业制度优势的新阐释第94-96页
 第二节 国有企业制度变迁与现代企业制度绩效第96-102页
  一、 国有企业制度变迁的实践历程及制度绩效分析第96-100页
  二、 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及制度优越性第100-101页
  三、 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: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必由之路第101-102页
 第三节 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难点及对策第102-114页
  一、 当前国有企业制度创新还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03-105页
  二、 国有企业突破改革难点的对策第105-111页
  三、 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导向推动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第111-114页
第六章 后发效应与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第114-137页
 第一节 后发优势、后发悖论及国际经验借鉴第114-119页
  一、 后发优势理论渊源及内涵第114-115页
  二、 后发企业的后发优势及实现途径第115-116页
  三、 后发悖论及其对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选择的启示第116-117页
  四、 日本企业的经验借鉴第117-119页
 第二节 技术创新理论及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第119-128页
  一、 技术创新理论渊源第120-121页
  二、 企业技术创新分类及企业战略选择第121-123页
  三、 企业技术创新特点第123-125页
  四、 我国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透视第125-128页
 第三节 国有企业的后发效应与技术创新路径选择第128-137页
  一、 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动态平衡论: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总体战略选择第129-131页
  二、 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“相机选择”模式:若干应用规则第131-133页
  三、 技术创新管理的战略性与国有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管理第133-135页
  四、 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与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主体性第135-137页
第七章 组织竞争力与国有企业组织创新第137-159页
 第一节 国有企业组织竞争力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37-140页
  一、 国有企业传统组织结构不适应竞争环境变化的需要第137-138页
  二、 国有企业规模经济效益差第138-139页
  三、 国有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低第139-140页
  四、 国有企业核心能力匮乏第140页
 第二节 组织结构变迁与国有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第140-143页
  一、 分工与传统组织结构第141-142页
  二、 市场竞争环境变迁与组织结构发展趋势第142-143页
  三、 国有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方向第143页
 第三节 组织边界与国有企业组织边界战略第143-153页
  一、 企业组织边界表现形式及实现途径第144-145页
  二、 推动国有企业获取纵向一体化收益第145-147页
  三、 实行专业化大公司战略获取规模经济效益第147-149页
  四、 实行相关多元化经营获取范围经济效益第149-151页
  五、 实施企业集团化战略:推动国有企业“做大做强”第151-153页
 第四节 组织能力与国有企业核心能力培育第153-159页
  一、 核心能力的内涵及特征第153-154页
  二、 国有企业核心能力培育和应用第154-157页
  三、 核心能力主导战略:国有企业组织能力战略取向第157-159页
第八章 配套改革与优化国有企业竞争环境第159-174页
 第一节 国有企业竞争环境状况透视第159-165页
  一、 市场竞争环境缺陷分析第159-162页
  二、 政府管理环境缺陷分析第162-163页
  三、 我国社会资源环境缺陷分析第163-165页
 第二节 加强配套改革完善竞争环境的对策第165-174页
  一、 加速经济市场化进程第165-167页
  二、 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第167-170页
  三、 重塑政企关系优化政府管理环境第170-172页
  四、 完善社会资源环境第172-174页
主要参考文献第174-181页
后记第181-183页

论文共18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公司治理的内部结构与外部控制--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
下一篇:财政透明度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