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部分 问题的提出 | 第1-11页 |
一. 问题的提出 | 第4-6页 |
(一) 回归主流对耳聋者提出了挑战 | 第4-5页 |
(二) 关于耳聋者面部表情知觉的两种说法 | 第5-6页 |
(三) 研究假设 | 第6页 |
二. 文献综述 | 第6-11页 |
(一) 相关概念的说明 | 第6-9页 |
(二) 相关的研究综述 | 第9-11页 |
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| 第11-13页 |
一. 被试的选择 | 第11-12页 |
二. 实验材料和仪器 | 第12页 |
三. 实验设计 | 第12页 |
四. 实验程序 | 第12-13页 |
五. 评分标准 | 第13页 |
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| 第13-17页 |
一. 耳聋与健听儿童、青少年情绪面部表情识别的差异 | 第13-15页 |
二. 耳聋与健听儿童、青少年情绪面部表情识别的错误类型分析 | 第15-17页 |
第四部分 讨论与分析 | 第17-19页 |
一. 言语因素造成了耳聋与健听儿童青少年情绪面部表情识别的差异 | 第17-18页 |
(一) 言语缺失影响了耳聋儿童、青少年情绪面部表情概括性表象的形成 | 第17页 |
(二) 言语缺失影响了耳聋儿童、青少年情绪面部表情识别过程 | 第17-18页 |
(三) 言语缺少影响了耳聋儿童、青少年的社会认知 | 第18页 |
(四) 对“补偿假说”的阐释 | 第18页 |
二. 对耳聋与健听儿童、青少年情绪面部表情识别的错误类型分析 | 第18-19页 |
(一) 两类儿童、青少年均对临近两个阶梯的情绪面部表情容易混淆 | 第19页 |
(二) 耳聋儿童、青少年容易将其它情绪面部表情错认为是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、印象最深的情绪面部表情 | 第19页 |
第五部分 结论与建议 | 第19-20页 |
英文摘要 | 第20页 |
注释 | 第20-2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1-23页 |
附录 | 第23-25页 |
后记 | 第2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