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20页 |
·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8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·相关的文献研究综述 | 第9-17页 |
·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认识 | 第9-10页 |
·农村义务教育发展 | 第10-14页 |
·贵州农村义务教育研究 | 第14-15页 |
·黔东南教育研究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现状分析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7页 |
·概念界定 | 第17-18页 |
·理论基础 | 第18-19页 |
·创新与不足之处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天柱县基本情况简介 | 第20-24页 |
·人口、社会自然条件情况 | 第20-21页 |
·天柱县教育基本情况 | 第21-24页 |
第三章 贵州省天柱县农村义务教育的现实问题 | 第24-36页 |
·天柱县义务教育学生情况分析 | 第24-27页 |
·农村中小学生源紧张 | 第24-25页 |
·隐性辍学现象严重 | 第25-26页 |
·存在大量留守儿童数量 | 第26页 |
·独立设置的少数民族班级过少 | 第26-27页 |
·师资力量情况分析 | 第27-31页 |
·教师队伍走向年轻化,但总量饱和与结构性短缺严重 | 第27-29页 |
·教师队伍高学历化,学历提升和职后培训流于形式 | 第29-30页 |
·农村中小学教师缺乏职业认同感 | 第30-31页 |
·教育资源配置情况分析 | 第31-34页 |
·教学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| 第31-33页 |
·中小学结构布局调整、寄宿制学校建设存在不足 | 第33-34页 |
·农村家庭对孩子的学业期望不高 | 第34页 |
·天柱县义务教育发展现实困境总结 | 第34-36页 |
第四章 天柱县义务教育发展的困境分析 | 第36-46页 |
·农村经济社会变迁对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影响 | 第36-38页 |
·农民就业模式的转变,拓宽了农民改变身份的渠道,降低了家庭对教育的期望值 | 第36-37页 |
·教育社会分层功能的弱化,是影响农村家庭教育投入的根本原因 | 第37-38页 |
·教育对象的变化对义务教育发展的影响 | 第38-40页 |
·学生人数减少、隐性辍学现象严重影响农村义务教育发展 | 第38-39页 |
·对成为天柱县义务教育的学生主体的农村留守儿童关注程度不够,影响教育质量提高 | 第39-40页 |
·师资力量对天柱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影响 | 第40-42页 |
·农村中小教师的经济、社会地位低下,影响了教学质量提高 | 第40-41页 |
·教师总量趋于饱和与结构性短缺并存,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| 第41-42页 |
·教育资源对天柱县义务教育的影响 | 第42-46页 |
·教育投入没有向农村地区倾斜,教育不公平仍然存在 | 第42-43页 |
·中小学结构布局调整导致学生上学远与农村家庭经济负担过重 | 第43-44页 |
·寄宿制学校没有解决农村中小学问题 | 第44-46页 |
第五章 贵州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出路 | 第46-54页 |
·科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| 第46-48页 |
·教育投入向农村地区倾斜,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 | 第46-47页 |
·建立校车和寄宿相结合的办学制度,破解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多方难题 | 第47-48页 |
·科学合理调整中小学结构布局 | 第48页 |
·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建议 | 第48-50页 |
·转变农村教育观念,促教育多元化发展 | 第49页 |
·建立社会、政府、学校和家庭四位一体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体系 | 第49-50页 |
·改变教育模式,改革教育内容,调整教育结构 | 第50页 |
·提高农村教师身份地位,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| 第50-52页 |
·提高农村教师社会地位,促教师爱岗敬业 | 第50-51页 |
·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培养质量 | 第51-52页 |
·完善教师流动、退出机制,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 | 第52页 |
·完善人才选拔制度、强化农村教育社会分层功能 | 第52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8页 |
附录 | 第58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