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历史、地理论文--中国史论文--半殖民地、半封建社会(1840~1949年)论文--中华民国早期(1912~1919年)论文

长芦盐税研究(1912-1928)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0页
绪论第10-21页
第一章 清末民初长芦盐税概况及其地位第21-55页
 第一节 长芦盐税的构成第21-36页
  一 商课第21-28页
  二 灶课第28-32页
  三 官运余利第32-35页
  四 借运报效第35-36页
 第二节 长芦盐税的收支管理体系第36-43页
  一 长芦运库制度第37-39页
  二 运库收支体系的紊乱第39-43页
 第三节 民国初年长芦盐税的特殊地位第43-55页
  一 长芦盐税与民初北京政府财政第43-49页
  二 长芦盐税与民初直隶财政第49-55页
第二章 民初长芦盐税改革第55-96页
 第一节 长芦盐税的初步整顿与改革第55-64页
  一 加强盐税的收支管理第56-60页
  二 划一盐税,折收银元第60-64页
 第二节 外人主导下的长芦盐税改革第64-91页
  一 丁恩改革长芦盐务意见书第64-66页
  二 长芦盐务稽核系统的创设与完善第66-72页
  三 盐税征收制度的改革第72-91页
 第三节 民初两阶段改革之比较第91-96页
第三章 官与商的博弈第96-120页
 第一节 盐价的增与减第96-102页
  一 盐价改售洋码案第97-100页
  二 核减盐价之议第100-102页
 第二节 引制的存与废第102-108页
  一 引岸的有限开放第103-105页
  二 开放计划的搁浅与最终失败第105-108页
 第三节 报效的认与拒第108-114页
 第四节 收现与卖现第114-120页
第四章 长芦盐税率变化及历年收支第120-155页
 第一节 长芦盐税率变化第120-134页
  一 《盐税条例》实施前后的税率比较第120-125页
  二 《盐税条例》实施后的历次税率调整第125-130页
  三 对长芦盐税率调整的认识和评价第130-132页
  四 各产盐区税率比较第132-134页
 第二节 长芦历年盐税收入比较及原因分析第134-144页
  一 芦盐运销概况第134-136页
  二 历年盐税收入变化及其原因第136-142页
  三 长芦盐税在全国盐税收入中的比重第142-144页
 第三节 长芦盐税的流向分析第144-155页
  一 盐务经费第145-148页
  二 解交银行团“盐税净款”第148-155页
第五章 军阀对长芦盐税的争夺第155-189页
 第一节 军阀政治与长芦盐税第155-158页
 第二节 第二次直奉战争前军阀对长芦盐税的争夺第158-161页
 第三节 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军阀对长芦盐税的争夺第161-189页
  一 第二次直奉战争与长芦盐税第161-170页
  二 战后军阀加紧争夺长芦盐税第170-189页
结语第189-193页
参考文献第193-203页
附录第203-225页
后记第225-226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226页

论文共22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“存在之由”与“变迁之故”--1931年以前之郑孝胥探研
下一篇:对话德育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