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叉口协调控制相位差优化方法研究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-13页 |
| 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7-10页 |
| ·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1-13页 |
| 第二章 干线协调控制相位差优化方法研究 | 第13-35页 |
| ·信号交通控制中的基本概念 | 第13-15页 |
| ·两种协调控制方式 | 第15-16页 |
| ·单向协调控制 | 第15页 |
| ·双向协调控制 | 第15-16页 |
| ·常用相位差优化方法 | 第16-22页 |
| ·图解法 | 第17-18页 |
| ·数解法 | 第18-22页 |
| ·数解法改进研究 | 第22-34页 |
| ·时-空图的实时生成 | 第23-24页 |
| ·双周期交叉口相位差优化方法 | 第24-26页 |
| ·协调相位流量不平衡时相位差优化方法 | 第26-34页 |
| ·小结 | 第34-35页 |
| 第三章 区域协调控制相位差优化方法研究 | 第35-54页 |
| ·区域协调控制方法研究现状 | 第35-37页 |
| ·协调子区划分基本原则 | 第37页 |
| ·评价指标的确定 | 第37-46页 |
| ·连线定义 | 第38页 |
| ·车流在连线上的运行状况 | 第38-40页 |
| ·相位差和车辆延误关系 | 第40-42页 |
| ·车辆延误模型建立 | 第42-46页 |
| ·相位差优化方法 | 第46-53页 |
| ·相位差的优化思想 | 第46页 |
| ·结合法简介 | 第46-47页 |
| ·结合法示例 | 第47-50页 |
| ·相位差初始值确定 | 第50-51页 |
| ·结合法的工作流程 | 第51-53页 |
| ·小结 | 第53-54页 |
| 第四章 交叉口协调控制方法模拟评价及应用 | 第54-65页 |
| ·模拟软件VISSIM介绍 | 第54-55页 |
| ·改进数解法的模拟评价 | 第55-59页 |
| ·模拟说明 | 第55-56页 |
| ·模拟过程 | 第56-57页 |
| ·方案说明 | 第57页 |
| ·测试结果 | 第57-59页 |
| ·模拟结论 | 第59页 |
| ·新民广场协调控制应用实例 | 第59-64页 |
| ·交通调查 | 第60-61页 |
| ·渠化设计分析 | 第61-62页 |
| ·信号控制方案设计 | 第62-64页 |
| ·小结 | 第64-65页 |
|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| 第65-67页 |
| ·全文总结 | 第65-66页 |
| ·论文工作展望 | 第66-6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7-70页 |
| 摘要 | 第70-72页 |
| ABSTRACT | 第72-75页 |
| 致谢 | 第75-76页 |
| 导师及作者简介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