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疲劳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8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8-28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8-11页 |
| ·我国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 | 第8-9页 |
| ·国内外柔性基层沥青路面使用状况调查 | 第9-11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27页 |
| ·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研究 | 第11-24页 |
| ·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的研究 | 第24-27页 |
| ·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7-28页 |
| 第2章 沥青混合料疲劳损伤分析 | 第28-38页 |
| ·疲劳损伤参量 | 第28-30页 |
| ·沥青混合料疲劳演化规律 | 第30-32页 |
| ·疲劳破坏标准 | 第32-33页 |
| ·沥青混合料疲劳损伤方程 | 第33-3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| 第3章 沥青混合料性能优化设计 | 第38-50页 |
| ·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及对性能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| ·不同类型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比较 | 第39-42页 |
| ·沥青混合料性能优化设计 | 第42-49页 |
| ·以疲劳性能为目标的优化 | 第42-47页 |
| ·以高温稳定性为目标的优化 | 第47页 |
| ·综合考虑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和高温稳定性能的优化 | 第47-4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| 第4章 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疲劳设计指标和标准 | 第50-70页 |
| ·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指标 | 第50-54页 |
| ·对弯沉指标的分析 | 第52-53页 |
| ·拉应力或拉应变 | 第53-54页 |
| ·沥青稳定基层混合料疲劳试验 | 第54-57页 |
| ·材料 | 第54-55页 |
| ·马歇尔试验参数 | 第55-56页 |
| ·试验设备及参数 | 第56-57页 |
| ·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关键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 | 第57-63页 |
| ·影响因素灰关联分析 | 第57-61页 |
| ·关键影响因素相关分析 | 第61页 |
| ·关键因素影响规律 | 第61-63页 |
| ·沥青稳定基层疲劳设计标准 | 第63-66页 |
| ·沥青混合料疲劳模型 | 第63页 |
| ·现场修正系数 | 第63-64页 |
| ·与美国AI设计法的对比 | 第64-66页 |
| ·路面结构参数对疲劳性能的影响 | 第66-68页 |
| ·级配碎石层厚度 | 第66-67页 |
| ·层间接触条件 | 第67页 |
| ·路面结构组合 | 第67-6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8-70页 |
| 第5章 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参数研究 | 第70-92页 |
| ·材料参数 | 第70-80页 |
| ·沥青混合料 | 第70-74页 |
| ·级配碎石 | 第74-78页 |
| ·试验路现场测试与参数反算 | 第78-80页 |
| ·交通参数 | 第80-86页 |
| ·基于疲劳等效的轴载换算 | 第80-81页 |
| ·轮组系数 | 第81页 |
| ·轴数系数 | 第81-85页 |
| ·累计当量轴次 | 第85-86页 |
| ·环境参数 | 第86-89页 |
| ·不同温度下沥青路面疲劳损伤规律 | 第86-87页 |
| ·线性累积损伤准则 | 第87页 |
| ·疲劳当量温度 | 第87-89页 |
| ·设计示例 | 第89-9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91-92页 |
| 第6章 沥青稳定基层施工及经济效益分析 | 第92-98页 |
| ·试验路概况 | 第92页 |
| ·沥青稳定基层混合料设计 | 第92-93页 |
| ·沥青稳定基层施工工艺 | 第93-95页 |
| ·碾压工艺 | 第93-94页 |
| ·合理的碾压厚度 | 第94-95页 |
| ·沥青稳定基层路面经济性分析 | 第95-96页 |
| ·试验路性能预估 | 第9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96-98页 |
| 第7章主要结论 | 第98-100页 |
| ·主要研究结论 | 第98-99页 |
| ·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| 第99-10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00-107页 |
| 致谢 | 第107-108页 |
|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08-109页 |
| 详细摘要 | 第109-116页 |
|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推荐表 | 第116-118页 |
| 作者简况表 | 第118-119页 |
| 指导教师简况表 | 第11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