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解雇权研究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8页 |
| 第1章 前言 | 第8-11页 |
| ·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8页 |
| ·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8-9页 |
| ·研究视角和思路 | 第9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9-11页 |
| 第2章 解雇权的法学释义 | 第11-19页 |
| ·解雇权的概念及要素 | 第11-14页 |
| ·解雇权学理概念综述 | 第11-12页 |
| ·解雇权的要素 | 第12-14页 |
| ·解雇权的性质 | 第14-15页 |
| ·解雇权与其他相关权利的比较 | 第15-19页 |
| ·解雇权与民事合同单方解除权 | 第15-16页 |
| ·解雇权与劳动合同终止权 | 第16页 |
| ·解雇权与劳动合同中止权 | 第16-17页 |
| ·解雇权与辞职权 | 第17-19页 |
| 第3章 解雇权的发生及其价值取向分析 | 第19-25页 |
| ·解雇权的发生 | 第19-22页 |
| ·解雇理由理论的发展 | 第19-20页 |
| ·理论界对于解雇自由和解雇保护的两次争论 | 第20-22页 |
| ·解雇权的价值取向 | 第22-25页 |
| ·倾斜保护劳动者 | 第22页 |
| ·平等保护双方利益 | 第22-23页 |
| ·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性和流动性 | 第23-24页 |
| ·人力资本理念 | 第24-25页 |
| 第4章 解雇权的分类研究 | 第25-36页 |
| ·过错性解雇权 | 第26-31页 |
| ·试用期间的解雇权 | 第26-27页 |
| ·劳动者的严重过错 | 第27-31页 |
| ·非过错性解雇权 | 第31-33页 |
| ·裁员性解雇权 | 第33-36页 |
| 第5章 解雇权的限制 | 第36-40页 |
| ·解雇权权利限制的原因 | 第36页 |
| ·解雇权权利限制的表现 | 第36-40页 |
| 第6章 对我国解雇权制度的评价 | 第40-45页 |
| ·立法目的及其可实现性的评价 | 第40-41页 |
| ·我国解雇权立法具体制度的评析 | 第41-42页 |
| ·完善解雇权制度的思考 | 第42-45页 |
| 结语 | 第45-4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6-48页 |
| 致谢 | 第48-49页 |
|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