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1页 |
1 问题的提出 | 第11页 |
2 文献综述 | 第11-21页 |
·同伴关系的功能和影响因素研究 | 第11-13页 |
·同伴关系的发展和类型研究 | 第13-14页 |
·同伴关系的相关问题研究 | 第14-16页 |
·同伴关系的评估方法研究 | 第16-17页 |
·同伴关系的干预方法研究 | 第17-18页 |
·系统家庭治疗理论概述 | 第18-19页 |
·研究评价 | 第19页 |
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9-21页 |
3 研究方法 | 第21-27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21页 |
·研究设计 | 第21-22页 |
·研究对象 | 第22页 |
·研究工具 | 第22-23页 |
·研究过程 | 第23-27页 |
·准备阶段 | 第23-24页 |
·实验阶段 | 第24-26页 |
·效果评估阶段 | 第26-27页 |
4 结果与分析 | 第27-39页 |
·社交距离变化 | 第27-29页 |
·实验组、对照组儿童社交距离变化 | 第27-28页 |
·实验组各成员实验前后社交距离变化 | 第28页 |
·实验组、对照组儿童社交距离前、后测组间协方差分析 | 第28-29页 |
·两个年级实验组、对照组儿童社交距离前、后测组间协方差分析 | 第29页 |
·两个年级实验班男生对女生的社交距离变化 | 第29页 |
·两个年级实验班女生对男生的社交距离变化 | 第29页 |
·社交态度变化 | 第29-30页 |
·实验班同学对辅导活动效果的评价 | 第30-32页 |
·封闭式问卷调查结果 | 第30-31页 |
·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 | 第31-32页 |
·过程评估 | 第32-33页 |
·他人(教师和家长)评估 | 第33-35页 |
·个案报告 | 第35-39页 |
·被试的一般资料 | 第35页 |
·被试的问题描述 | 第35-36页 |
·问题分析 | 第36-37页 |
·辅导过程 | 第37-38页 |
·辅导效果 | 第38-39页 |
5 讨论 | 第39-44页 |
·班级团体辅导活动中的观察效应 | 第39-40页 |
·辅导过程中的学生主体性原则 | 第40页 |
·重视人际氛围 | 第40-41页 |
·多种辅导方式相结合,多角度、多层次进行扰动 | 第41-42页 |
·对异性同学间社交距离改善的分析 | 第42-43页 |
·本研究的不足及有待改进之处 | 第43-44页 |
6 结论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8页 |
附录一 | 第48页 |
附录二 | 第48页 |
附录三 | 第48-49页 |
附录四 | 第49-53页 |
发表文章目录 | 第53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5页 |
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| 第55-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