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ARM的智能PID控制系统
| 致谢 | 第1-6页 |
| 中文摘要 | 第6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1页 |
| 1 绪论 | 第11-15页 |
| ·课题背景与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·PID控制系统设计思路 | 第12-13页 |
| ·系统的硬件架构 | 第12页 |
| ·系统的软件设计 | 第12-13页 |
| ·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3-15页 |
| 2 PID控制系统算法 | 第15-25页 |
| ·PID控制原理 | 第15-18页 |
| ·原理 | 第15-16页 |
| ·PID参数整定概述 | 第16-17页 |
| ·数字PID | 第17-18页 |
| ·PID算法及参数自整定 | 第18-25页 |
| ·数字PID参数整定 | 第18-21页 |
| ·数字PID的具体实现及改进 | 第21-25页 |
| 3 系统的硬件设计 | 第25-33页 |
| ·控制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| 第25-26页 |
| ·基于ARM7内核S3C44BOX的最小系统设计 | 第26-28页 |
| ·电源电路 | 第26页 |
| ·晶振电路及复位电路 | 第26-27页 |
| ·存储器 | 第27-28页 |
| ·系统外围接口电路设计 | 第28-33页 |
| ·采用UART的通信接口 | 第28-29页 |
| ·LCD接口设计 | 第29-30页 |
| ·键盘接口电路设计 | 第30-31页 |
| ·数据保存接口电路设计 | 第31-33页 |
| 4 系统软件平台的搭建 | 第33-53页 |
| ·uC/OS-Ⅱ的移植 | 第33-42页 |
| ·实时操作系统 | 第33-34页 |
| ·uC/OS-Ⅱ的内核分析 | 第34-35页 |
| ·移植平台ARM简介 | 第35-37页 |
| ·uC/OS-Ⅱ的移植(ucos2.83) | 第37-42页 |
| ·uC/GUI的移植 | 第42-47页 |
| ·uC/GUI分析 | 第42-43页 |
| ·移植步骤 | 第43-45页 |
| ·LCD驱动程序设计 | 第45-47页 |
| ·系统的界面设计 | 第47-53页 |
| ·开机界面设计 | 第47-48页 |
| ·控制面板设计 | 第48-49页 |
| ·信号显示设计 | 第49-53页 |
| 5 PID控制系统任务设计及具体实现 | 第53-65页 |
| ·基于任务的软件设计 | 第53-55页 |
| ·任务函数 | 第53-54页 |
| ·任务通信 | 第54-55页 |
| ·PID控制系统任务 | 第55-62页 |
| ·主任务 | 第55-56页 |
| ·GUI任务 | 第56-57页 |
| ·串口通信任务 | 第57-58页 |
| ·实时时钟任务 | 第58页 |
| ·键盘任务 | 第58-60页 |
| ·基于IIC总线的数据保存任务 | 第60-61页 |
| ·AD转换任务 | 第61页 |
| ·PWM定时器任务 | 第61-62页 |
| ·上位机 | 第62-64页 |
| ·基于C#的实现方式 | 第62-63页 |
| ·串口通信 | 第63-64页 |
| ·曲线绘制 | 第64页 |
| ·开发流程 | 第64-65页 |
| 6 PID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 | 第65-73页 |
| ·主电路及触发电路 | 第65-66页 |
| ·接口电路 | 第66-67页 |
| ·调试过程 | 第67-73页 |
| ·反馈回路调节 | 第67-68页 |
| ·调试系统 | 第68-70页 |
| ·系统参数选择 | 第70-73页 |
| 7 总结 | 第73-7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5-76页 |
| 附录A 实物图 | 第76-77页 |
| 附录B 控制系统原理图及PCB | 第77-78页 |
| 附录C 智能PID控制系统板 | 第78-79页 |
| 作者简历 | 第79-81页 |
| 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