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--企业经济论文--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--企业行政管理论文--人事管理论文

民营企业雇主社会责任管理实证研究

摘要第1-10页
Abstract第10-22页
1 绪论第22-39页
   ·问题提出第22-24页
   ·选题意义第24-27页
     ·现实意义第24-26页
     ·理论意义第26-27页
   ·相关概念界定与辨析第27-35页
     ·企业社会责任与雇主社会责任第28-32页
     ·员工关系管理第32-34页
     ·民营企业第34-35页
   ·研究思路、方法第35-36页
     ·研究思路第35-36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36页
   ·结构安排与研究内容第36-37页
   ·文章的创新点第37-39页
2 相关理论综述第39-66页
   ·员工关系管理理论第39-50页
     ·国外员工关系管理理论第39-49页
     ·国内员工关系管理的研究第49-50页
   ·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第50-55页
     ·企业社会责任第50-53页
     ·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绩效第53-55页
   ·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关系管理第55-64页
     ·雇主社会责任第55-60页
     ·责任竞争力第60-61页
     ·国内雇主社会责任与竞争力及其管理研究第61-63页
     ·研究评述第63-64页
   ·未来研究方向第64-66页
3 理论框架与基本假设第66-75页
   ·理论框架第66-74页
     ·雇主社会责任与竞争力原理第66-69页
     ·企业责任竞争力的路径机理分析第69-70页
     ·民营企业雇主社会责任的竞争力机制第70-72页
     ·机制的优点与可行性分析第72-74页
   ·研究假设第74-75页
4 指标体系与问卷设计第75-100页
   ·雇主社会责任行为变量分析第75-90页
     ·理论回顾第75-84页
     ·基于竞争力的雇主社会责任行为量表第84-90页
   ·雇主社会责任的前因变量分析第90-92页
     ·理论回顾第90-92页
     ·影响因素分析第92页
   ·雇主社会责任的结果变量第92-98页
     ·理论回顾第92-94页
     ·结果变量的测量量表设计第94-98页
   ·问卷生成与具体假设第98-100页
5 民营企业雇主社会责任行为管理研究第100-111页
   ·组织调研与数据整理第100-102页
     ·调研组织与问卷回收整理第100页
     ·调研对象基本资料分析第100-102页
   ·雇主责任行为与结果变量的关系分析第102-107页
     ·指标回顾与综合分析第102页
     ·数据分析第102-107页
   ·结论与应用第107-111页
     ·研究结论第107-108页
     ·讨论与应用第108-111页
6 雇主社会责任行为的影响因素与中介效应分析第111-126页
   ·劳动者因素的影响作用与效应分析第111-117页
     ·地域特征第111-112页
     ·个体特征第112-113页
     ·劳动者的组织特征第113-114页
     ·劳动者特征的影响效应分析第114-117页
   ·组织因素的影响作用与效应分析第117-121页
     ·组织因素得分与影响作用第117-119页
     ·组织特征的影响效应分析第119-121页
   ·劳动力市场因素的影响作用与效应分析第121-122页
   ·结论与应用第122-126页
     ·影响因素与假设验证第122-124页
     ·结论第124-126页
7 雇主社会责任的治理机制研究第126-139页
   ·雇主社会责任的博弈分析第126-132页
     ·理论回顾与假设第126-128页
     ·模型选择与变量第128页
     ·博弈分析第128-131页
     ·结果分析第131-132页
   ·企业治理机制分析第132-134页
     ·我国企业内部治理现状第132页
     ·民营企业内部治理机制与HR 人员参与策略第132-133页
     ·民营企业内部治理的董事会策略第133-134页
   ·社会约束机制分析第134-139页
     ·法律机制分析第135-136页
     ·市场机制分析第136-137页
     ·社会导向机制分析第137-139页
8 结论与展望第139-148页
   ·研究结论第139-145页
   ·研究不足与展望第145-148页
     ·研究不足第145-146页
     ·研究展望第146-148页
参考文献第148-161页
附录1:指标体系第161-164页
附录2:问卷 A(预调研)第164-168页
附录3:问卷 B第168-171页
附录4:读博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171-172页
致谢第172页

论文共17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我国东西部地区对口帮扶效应研究--TFP的视角
下一篇:品牌服装企业以审美化为框架的组织制品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