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9-20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9-11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第二节 研究综述 | 第11-14页 |
一、传统的教研组制度 | 第11-13页 |
二、国内外对学习型组织的研究 | 第13-14页 |
三、新课程改革 | 第14页 |
第三节 建设学习型教研组的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 | 第14-18页 |
一、概念界定 | 第14-16页 |
二、理论依据 | 第16-18页 |
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| 第18-20页 |
一、研究思路 | 第18-19页 |
二、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构建学习型教研组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| 第20-31页 |
第一节、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教研组现状调查及分析 | 第20-27页 |
一、中学学科组长,备课组长工作职责调查 | 第20-22页 |
二、无锡市广勤中学教研组现状调查 | 第22-25页 |
三、崇安区教研室教研工作开展情况 | 第25-27页 |
第二节、无锡市广勤中学物理组教研组成员情况及现状分析 | 第27-29页 |
一、广勤中学物理组教研组基本情况 | 第27页 |
二、无锡市广勤中学物理组教研组SWOT 分析 | 第27-29页 |
第三节、构建学习型教研组的影响因素 | 第29-31页 |
一、教师个体因素 | 第29页 |
二、教研组因素 | 第29-30页 |
三、学校因素 | 第30-31页 |
第三章 建立学习型教研组的途径和策略 | 第31-45页 |
第一节、学习型教研组学习活动的途径 | 第31-40页 |
一、行动导向 | 第31-33页 |
二、建立共同使命,核心价值观 | 第33-34页 |
三、构建教研组共同愿景 | 第34-36页 |
四、确定合适的目标 | 第36-39页 |
五、通过三“C”法则维持变革 | 第39-40页 |
第二节、建立学习型教研组策略 | 第40-45页 |
策略一:构建系统、开放的学习型学校教研制度 | 第40-41页 |
策略二:构建与阶段目标匹配的评价模式 | 第41-42页 |
策略三:构建组内合作、组外协作的学习模式 | 第42-43页 |
策略四:构建实战演练提升系统 | 第43页 |
策略五:构建多平台支撑系统 | 第43-45页 |
第四章 建立学习型教研组的实践与反思 | 第45-48页 |
一、关注由变革所引起的焦虑问题 | 第45页 |
二、教师教学任务繁重,无暇真正投入到更高境界的学习中 | 第45页 |
三、教师得到专业指导的实际支持明显不足 | 第45-46页 |
四、制度落实不力,机制建设不能亦步亦趋,跟上形式 | 第46页 |
五、教研组领导力不足或缺乏延续性 | 第46-48页 |
结论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1页 |
附录 | 第51-55页 |
图表目录 | 第55-5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、论文 | 第56-57页 |
致谢 | 第57-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