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学班主任专业化:专业素养及实施路径
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绪论 | 第10-18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二、研究问题 | 第11-16页 |
(一) 概念的界定 | 第11-12页 |
(二)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2-16页 |
三、研究意义 | 第16-17页 |
四、研究思路 | 第17页 |
五、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第一章 中学班主任专业化的作用和意义 | 第18-23页 |
第一节 中学班主任专业化的内涵 | 第18-20页 |
一、专业的内涵 | 第18页 |
二、专业化的内涵 | 第18页 |
三、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| 第18-19页 |
四、班主任专业化的内涵 | 第19-20页 |
第二节 中学班主任专业化的作用及意义 | 第20-23页 |
一、有利于提高班主任的专业地位和社会地位 | 第20页 |
二、有利于提高班主任的专业素质 | 第20-21页 |
三、有利于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和班集体建设的水平 | 第21-22页 |
四、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| 第22-23页 |
第二章 中学班主任状况概述 | 第23-29页 |
第一节 中学班主任工作现状 | 第23-25页 |
一、缺乏远见,工作处于短视状态 | 第23页 |
二、缺少热情,工作处于被动和应付状态 | 第23-24页 |
三、缺少理论,工作处于经验状态 | 第24-25页 |
第二节 中学班主任工作现状原因分析 | 第25-29页 |
一、职责不明 | 第25页 |
二、工作压力和难度加大 | 第25-26页 |
三、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 | 第26-27页 |
四、评价机制不健全 | 第27-28页 |
五、培训制度滞后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中学班主任专业化的具体要求 | 第29-40页 |
第一节 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 | 第29-30页 |
一、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| 第29页 |
二、当前时代背景下的中学生特点 | 第29-30页 |
三、新时期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现实诉求 | 第30页 |
第二节 中学班主任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 | 第30-40页 |
一、专业素养的核心是专业道德 | 第31-34页 |
(一) 教育理念先进 | 第31页 |
(二) 爱岗敬业 | 第31-32页 |
(三) 人格崇高 | 第32页 |
(四) 关爱学生 | 第32-34页 |
二、专业素养的基础是专业知识 | 第34-35页 |
(一) 精深的学科知识 | 第34-35页 |
(二) 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| 第35页 |
(三) 丰厚的专业知识 | 第35页 |
三、专业素养的关键是专业技能 | 第35-40页 |
(一) 了解、研究学生的能力 | 第36页 |
(二) 组织、管理班级的能力 | 第36-38页 |
(三) 遭遇突发事件时的应变能力 | 第38页 |
(四) 教育科研的能力 | 第38-40页 |
第四章 班主任专业化的实施路径 | 第40-56页 |
第一节 确立中学班主任专业化的理念 | 第40-41页 |
一、各级领导要树立中学班主任专业化的理念 | 第40页 |
二、中学班主任要树立专业化的理念 | 第40-41页 |
第二节 为中学班主任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 | 第41-42页 |
一、帮助班主任树立学习意识 | 第41页 |
二、帮助班主任树立教育科研意识 | 第41-42页 |
三、帮助班主任树立自我反思意识 | 第42页 |
第三节 完善中学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管理机制 | 第42-44页 |
一、班主任工作职责制度化 | 第42-43页 |
二、班主任的准入和选聘制度化 | 第43-44页 |
三、提高班主任的待遇 | 第44页 |
第四节 健全中学班主任专业化的培训机制 | 第44-50页 |
一、班主任专业化培训的理论依据 | 第44-45页 |
(一) 成人学习理论 | 第44-45页 |
(二)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| 第45页 |
(三)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| 第45页 |
二、班主任专业化培训体系多元化 | 第45-47页 |
(一) 高等教育培训体系 | 第45-46页 |
(二) 校本培训体系 | 第46-47页 |
(三) 校际培训体系 | 第47页 |
三、班主任专业化培训课程体系化 | 第47-48页 |
(一) 培训课程的形成原则 | 第47-48页 |
(二) 课程内容体系化 | 第48页 |
四、班主任专业化的培训模式多样化 | 第48-50页 |
(一) “问题”型培训模式 | 第49页 |
(二) “需要”型培训模式 | 第49页 |
(三) “网络”型培训模式 | 第49-50页 |
(四) “反思”型培训模式 | 第50页 |
第五节 健全中学班主任专业化的评价制度 | 第50-53页 |
一、班主任专业化评价的原则 | 第51-52页 |
(一) 方向性原则 | 第51页 |
(二) 科学性原则 | 第51页 |
(三) 发展性原则 | 第51-52页 |
(四) 激励性原则 | 第52页 |
二、构建科学的班主任专业化评价机制 | 第52-53页 |
(一) 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| 第52页 |
(二)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| 第52-53页 |
第六节 建立多元化的中学班主任专业化激励机制 | 第53-56页 |
一、目标激励 | 第54页 |
(一) 激励目标要切实可行 | 第54页 |
(二) 激励目标要具体、明确 | 第54页 |
二、精神激励 | 第54-55页 |
(一) 关心 | 第54-55页 |
(二) 民主 | 第55页 |
(三) 宽容 | 第55页 |
(四) 荣誉 | 第55页 |
三、物质激励 | 第55-56页 |
(一) 提高经济待遇 | 第55页 |
(二) 重视其他待遇 | 第55-56页 |
结束语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1页 |
附录 | 第61-63页 |
读研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| 第63-64页 |
后记 | 第64-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