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| 英文摘要 | 第4-5页 |
| 1 绪论 | 第8-19页 |
| 1.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8-10页 |
| 1.1.1 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| 1.1.2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| 1.2 文献综述 | 第10-15页 |
| 1.2.1 商誉的定义和本质 | 第10-11页 |
| 1.2.2 并购商誉的财富效应 | 第11-14页 |
| 1.2.3 文献评述 | 第14-15页 |
| 1.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| 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| 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6页 |
| 1.4 研究框架与创新之处 | 第16-19页 |
| 1.4.1 研究框架 | 第16-18页 |
| 1.4.2 创新之处 | 第18-19页 |
| 2 相关理论基础 | 第19-30页 |
| 2.1 商誉的相关理论基础 | 第19-24页 |
| 2.1.1 商誉的本质 | 第19-22页 |
| 2.1.2 商誉的确认和计量 | 第22-24页 |
| 2.2 企业绩效的相关理论基础 | 第24页 |
| 2.2.1 以财务业绩作为财富效应的衡量指标 | 第24页 |
| 2.2.2 以企业价值作为财富效应的衡量指标 | 第24页 |
| 2.3 商誉与企业绩效相关性的理论基础 | 第24-30页 |
| 2.3.1 企业资源理论 | 第24-25页 |
| 2.3.2 协同效应理论 | 第25-26页 |
| 2.3.3 委托代理理论 | 第26-27页 |
| 2.3.4 交易费用理论 | 第27页 |
| 2.3.5 信息不对称与信号传递理论 | 第27-28页 |
| 2.3.6 过度自信理论 | 第28页 |
| 2.3.7 管理层权力理论 | 第28-30页 |
| 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| 第30-34页 |
| 3.1 并购商誉的财富效应 | 第30-31页 |
| 3.2 不同产权下的并购商誉财富效应 | 第31-32页 |
| 3.3 不同规模下的并购商誉财富效应 | 第32页 |
| 3.4 CEO权力大小对企业并购商誉财富效应的影响 | 第32-34页 |
| 4 研究设计 | 第34-39页 |
| 4.1 数据来源与样本 | 第34页 |
| 4.2 变量定义 | 第34-38页 |
| 4.2.1 被解释变量 | 第34-35页 |
| 4.2.2 解释变量 | 第35-36页 |
| 4.2.3 控制变量 | 第36-38页 |
| 4.3 模型设定 | 第38-39页 |
| 5 实证检验及分析 | 第39-62页 |
| 5.1 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39-41页 |
| 5.1.1 并购当期各变量描述性统计 | 第39-40页 |
| 5.1.2 并购当期及滞后期间各被解释变量描述性统计 | 第40-41页 |
| 5.1.3 标准化商誉分年度描述性统计 | 第41页 |
| 5.2 相关性检验分析 | 第41-44页 |
| 5.3 多元回归分析 | 第44-62页 |
| 5.3.1 并购商誉的财富效应 | 第44-49页 |
| 5.3.2 不同产权下并购商誉的财富效应 | 第49-54页 |
| 5.3.3 不同规模下并购商誉的财富效应 | 第54-57页 |
| 5.3.4 CEO权力对并购商誉财富效应的影响 | 第57-62页 |
|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| 第62-66页 |
| 6.1 研究结论 | 第62-63页 |
| 6.2 意见与建议 | 第63-64页 |
| 6.3 研究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 | 第64-66页 |
| 致谢 | 第66-6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7-70页 |
| 附录 | 第70页 |
| A.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