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| 英文摘要 | 第4-5页 |
| 1 绪论 | 第8-15页 |
| 1.1 选题背景 | 第8-9页 |
| 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| 1.2.1 研究目的 | 第9页 |
| 1.2.2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| 1.3 文献综述 | 第10-13页 |
| 1.3.1 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0-11页 |
| 1.3.2 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1-13页 |
| 1.4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3-15页 |
| 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3页 |
| 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3-15页 |
|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| 第15-21页 |
| 2.1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5-17页 |
| 2.1.1 股权激励 | 第15-16页 |
| 2.1.2 现金股利 | 第16-17页 |
| 2.2 研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 | 第17-21页 |
| 2.2.1 委托代理理论 | 第17-18页 |
| 2.2.2 信号传递理论 | 第18-19页 |
| 2.2.3 自由现金流量理论 | 第19-21页 |
| 3 股权激励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实践概况 | 第21-34页 |
| 3.1 股权激励实践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 | 第21-23页 |
| 3.2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践发展现状 | 第23-29页 |
| 3.3 创业板公司股权激励的特点 | 第29-34页 |
| 4 实证研究设计 | 第34-43页 |
| 4.1 研究假设 | 第34-37页 |
| 4.1.1 是否实施股权激励对现金股利分配影响的研究假设 | 第34-35页 |
| 4.1.2 股权激励程度对现金股利分配影响的研究假设 | 第35-36页 |
| 4.1.3 股权激励方式对现金股利分配影响的研究假设 | 第36-37页 |
| 4.2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| 第37-38页 |
| 4.3 研究变量设计 | 第38-41页 |
| 4.3.1 被解释变量 | 第38-39页 |
| 4.3.2 解释变量 | 第39页 |
| 4.3.3 控制变量 | 第39-41页 |
| 4.4 实证模型建立 | 第41-43页 |
| 5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| 第43-51页 |
| 5.1 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43-46页 |
| 5.2 相关系数检验 | 第46-47页 |
| 5.3 回归结果及分析 | 第47-51页 |
| 5.3.1 是否实施股权激励对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| 5.3.2 股权激励程度对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| 5.3.3 股权激励方式对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 | 第49-51页 |
| 6 研究结论、建议与不足 | 第51-56页 |
| 6.1 研究结论 | 第51页 |
| 6.2 政策建议 | 第51-54页 |
| 6.3 研究的不足与未来展望 | 第54-56页 |
| 致谢 | 第56-5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7-61页 |
| 附录 | 第61页 |
| A.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