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--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

驾驶行为表征指标及分析方法研究

前言第1-5页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18页
第1章 绪论第18-32页
   ·课题来源第18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18-20页
   ·研究意义第20-21页
   ·研究现状第21-30页
     ·驾驶行为信息采集技术第22-25页
     ·驾驶行为分析技术研究第25-26页
     ·驾驶行为理论研究第26-30页
     ·驾驶行为理论应用研究第30页
   ·研究思路及内容第30-32页
     ·论文研究思路第30-31页
     ·论文框架设计第31-32页
第2章 驾驶行为信息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第32-52页
   ·驾驶行为信息需求分析第32-39页
     ·驾驶行为信息分类第32-33页
     ·驾驶行为信息数据采集项分析第33-39页
   ·驾驶行为信息采集方案设计及技术实现第39-50页
     ·驾驶人生理、心理信息采集第39-42页
     ·驾驶人操控及车辆运行信息采集方案及技术实现第42-45页
     ·基于GPS 的道路信息采集方案及技术实现第45-50页
   ·驾驶行为信息同步方法第50-51页
     ·驾驶行为信息同步需求第50页
     ·信息同步的实现第50-5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1-52页
第3章 驾驶行为表征指标体系构建第52-72页
   ·驾驶人感知行为表征指标第52-57页
     ·视点分布范围指标第52-54页
     ·注视区域分布比例指标第54-56页
     ·注视序列指标第56-57页
   ·驾驶决策行为表征指标第57-59页
     ·驾驶决策行为含义第57页
     ·决策行为分析载体第57-58页
     ·驾驶决策行为表征指标第58-59页
   ·驾驶人操控行为表征指标第59-61页
     ·纵向操控行为表征指标第60页
     ·横向操控行为表征指标第60-61页
   ·车辆运行状态表征指标第61-65页
     ·车辆纵向运动状态表征指标第61-65页
     ·车辆横向运动状态表征指标第65页
   ·驾驶行为影响关键因素判别方法第65-71页
     ·驾驶行为实验设计方法第66-69页
     ·单指标正交实验层次模型第69-70页
     ·因素水平对结果影响程度分析方法第70-7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1-72页
第4章 基于模糊ANP 理论的驾驶行为安全性评估方法第72-87页
   ·驾驶行为安全性评估思路第72-73页
     ·驾驶行为安全性评估的目标第72页
     ·驾驶行为安全性评估对象及方法选择第72-73页
   ·驾驶行为安全性分项评估方法第73-83页
     ·驾驶感知安全性评估第73-79页
     ·驾驶决策安全性评估第79-81页
     ·驾驶操控安全性评估第81-83页
   ·驾驶行为安全性综合评估方法第83-86页
     ·网络层次分析法(ANP)概要第83-84页
     ·驾驶行为安全性综合评估ANP 模型第84页
     ·网络结构权重求算方法第84-85页
     ·驾驶行为安全性评估及排序第85-8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86-87页
第5章 驾驶人认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及方法第87-99页
   ·认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第87-93页
     ·评价指标选择第87-88页
     ·评价指标关联性分析第88-91页
     ·评价指标的标准化第91-93页
   ·驾驶人认知能力评估方法第93-98页
     ·评价方法选择第93-94页
     ·基于群组决策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第94-98页
     ·指标评估结果的合成方法第9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98-99页
第6章 驾驶行为分析方法典型应用第99-122页
   ·打手机对驾驶行为影响分析背景第99-101页
     ·打手机事故现状分析第99-100页
     ·开车打手机问卷调查分析第100-101页
   ·打手机对驾驶行为影响实验设计第101-104页
     ·问题设计第101-102页
     ·受试样本选择第102页
     ·驾驶模拟实验组织第102-104页
     ·驾驶人认知能力评估实验第104页
   ·打手机对驾驶行为表征指标的影响分析第104-114页
     ·驾驶人感知行为表征指标变化分析第104-108页
     ·驾驶决策行为表征指标变化分析第108-111页
     ·车辆操控行为表征指标变化分析第111-112页
     ·车辆运行状态表征指标分析第112-114页
   ·打手机对驾驶人认知能力的影响分析第114-120页
     ·驾驶人认知能力变化分析第114-117页
     ·驾驶人认知能力变化的生理参数解释第117-12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20-122页
第7章 总结与展望第122-126页
   ·研究总结第122-123页
   ·创新成果第123页
   ·研究展望第123-126页
附录第126-132页
参考文献第132-139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39-141页
致谢第141页

论文共14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玻璃纤维—硅藻土复合改性沥青混凝土性能研究
下一篇:客运枢纽行人交通行为模型与仿真算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