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0页 |
绪论 | 第10-13页 |
第一章 倪洪进的创作经历 | 第13-18页 |
一、个人学习经历(1959年以前) | 第13-14页 |
二、“改编曲”创作时期(七十年代早中期) | 第14-15页 |
三、“独立”创作初期(七十年代后期) | 第15-16页 |
四、“独立”创作发展期(八十年代)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《壮乡组曲》创作素材特点分析 | 第18-24页 |
一、组曲及其特点 | 第18页 |
二、壮族风俗特色 | 第18-20页 |
三、《壮乡组曲》素材来源分析 | 第20-24页 |
第三章 《壮乡组曲》创作技法中“中西融合”的特点分析 | 第24-38页 |
一、二度音程和声的运用 | 第24-27页 |
二、四、五度音程结构和声的运用 | 第27-30页 |
三、调式变音的运用 | 第30-32页 |
四、转调模进 | 第32-34页 |
五、复调技法的运用 | 第34-35页 |
六、线性结构的和声运用 | 第35-38页 |
第四章 《壮乡组曲》中广西壮族民间特性元素的体现 | 第38-51页 |
一、壮族语言音调特征 | 第38-40页 |
二、壮族民歌在作品中的运用 | 第40-44页 |
三、壮族自然风景在作品中的艺术化体现 | 第44-45页 |
四、壮族传统风俗在作品中的体现 | 第45-46页 |
五、壮族民间乐器音色在作品中的模仿体现 | 第46-51页 |
第五章 《壮乡组曲》的演奏诠释及其审美特点 | 第51-59页 |
一、《船从远方来》演奏诠释及审美特点 | 第51-53页 |
二、《歌圩》的演奏诠释及审美特点 | 第53-55页 |
三、《摇篮曲》的演奏诠释及审美特点 | 第55-57页 |
四、《酒歌》的演奏诠释及审美特点 | 第57-59页 |
结语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1页 |
科研成果 | 第61-62页 |
致谢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