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7页 |
1.1 关于汽车污染物 | 第11-12页 |
1.2 柴油机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及危害 | 第12-14页 |
1.3 柴油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| 第14-15页 |
1.4 柴油机排放控制技术 | 第15-22页 |
1.4.1 机内净化技术 | 第15-21页 |
1.4.2 机外净化技术 | 第21-22页 |
1.5 CA4D30C5柴油机国五后处理技术路线的选择 | 第22-26页 |
1.5.1 柴油机后处理技术路线介绍 | 第22-25页 |
1.5.2 CA4D30C5柴油机国五后处理技术路线选择及原因 | 第25-26页 |
1.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6-27页 |
第2章 样机性能分析、关键零部件优化匹配及性能标定 | 第27-43页 |
2.1 CA4D30C5柴油机简介 | 第27-28页 |
2.2 喷油嘴及垫片选型及优化匹配 | 第28-31页 |
2.3 增压器的选择、工作原理及优化匹配 | 第31-36页 |
2.3.1 增压器的选择 | 第31页 |
2.3.2 VGT增压器工作原理 | 第31-33页 |
2.3.3 VGT增压器优化匹配 | 第33-36页 |
2.4 发动机性能标定 | 第36-39页 |
2.4.1 排气模型标定 | 第36-37页 |
2.4.2 外特性标定 | 第37-38页 |
2.4.3 万有特性标定 | 第38-39页 |
2.5 凸轮轴优化匹配 | 第39-42页 |
2.5.1 试验设备 | 第40页 |
2.5.2 试验条件 | 第40页 |
2.5.3 试验数据对比 | 第40-42页 |
2.5.4 试验结论 | 第42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3章 SCR系统介绍及标定、CAN通信和OBD功能简介 | 第43-69页 |
3.1 SCR系统介绍及工作原理 | 第43-44页 |
3.2 SCR系统技术反应原理 | 第44-45页 |
3.3 SCR系统的结构 | 第45页 |
3.4 SCR系统各部件功能简述 | 第45-47页 |
3.5 SCR系统的标定 | 第47-58页 |
3.5.1 原机NO_X标定 | 第47页 |
3.5.2 尿素喷射相关标定 | 第47-49页 |
3.5.3 NO_X传感器激活标定 | 第49-50页 |
3.5.4 尿素喷射量修正标定 | 第50-51页 |
3.5.5 ESC/ETC/WHTC 标定 | 第51-52页 |
3.5.6 尿毒解冻及管路加热标定 | 第52-54页 |
3.5.7 排放超3.5标定 | 第54-56页 |
3.5.8 NO_X传感器标定 | 第56-58页 |
3.6 CAN通信和CAN报文简介 | 第58-61页 |
3.6.1 CAN 通讯 | 第58-59页 |
3.6.2 DCU的CAN报文通信 | 第59-61页 |
3.7 OBD功能验证 | 第61-65页 |
3.8 排放试验结果 | 第65-67页 |
3.9 本章小结 | 第67-69页 |
第4章 驾驶性标定及三高标定试验 | 第69-85页 |
4.1 驾驶性标定 | 第69-73页 |
4.1.1 怠速标定过程 | 第69-71页 |
4.1.2 档位识别标定 | 第71-73页 |
4.2 高寒标定试验及验证 | 第73-76页 |
4.2.1 高寒试验目的 | 第73-74页 |
4.2.2 高寒试验过程 | 第74-76页 |
4.2.3 高寒试验结果 | 第76页 |
4.3 高温标定试验及验证 | 第76-79页 |
4.3.1 高温试验目的 | 第76页 |
4.3.2 高温试验过程 | 第76-79页 |
4.3.3 高温试验结果 | 第79页 |
4.4 高原标定试验及验证 | 第79-83页 |
4.4.1 高原试验目的 | 第79页 |
4.4.2 高原试验过程 | 第79-83页 |
4.4.3 高原试验结果 | 第83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83-85页 |
第5章 全文总结与工作展望 | 第85-87页 |
5.1 全文总结 | 第85页 |
5.2 工作展望 | 第85-8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7-91页 |
作者简介 | 第91-93页 |
致谢 | 第9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