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3页 |
Abstract | 第3页 |
1 绪论 | 第6-18页 |
1.1 引言 | 第6-7页 |
1.2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7-10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6页 |
1.3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1.3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1.4 本文研究目的和内容 | 第16-18页 |
2 非平衡等离子体理论基础和电离机制 | 第18-27页 |
2.1 非平衡等离子体理论基础 | 第18-24页 |
2.1.1 等离子体定义 | 第18页 |
2.1.2 等离子体分类 | 第18-20页 |
2.1.3 非平衡等离子体产生方式和特点 | 第20-24页 |
2.2 非平衡等离子体电离机制 | 第24-27页 |
2.2.1 介质阻挡放电的物理过程 | 第24-25页 |
2.2.2 等离子体产生的电离机制 | 第25-27页 |
3 带电子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研究 | 第27-38页 |
3.1 Arrhenius化学反应速率系数 | 第28-29页 |
3.2 玻尔兹曼方程求解化学反应速率系数 | 第29-31页 |
3.3 化学反应速率系数求解过程 | 第31-38页 |
3.3.1 碰撞截面(cross section) | 第31-35页 |
3.3.2 化学反应速率拟合 | 第35-38页 |
4 机理反应中活性粒子特性分析 | 第38-46页 |
4.1 反应器的选择和反应器网络的创建 | 第38-39页 |
4.2 预处理 | 第39页 |
4.3 设定反应条件和计算 | 第39-40页 |
4.4 电离结果分析 | 第40-46页 |
4.4.1 滞留时间(residence time)对活性粒子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4.4.2 当量比对活性粒子的影响 | 第41-43页 |
4.4.3 O3和O的摩尔浓度分析 | 第43页 |
4.4.4 化学反应路径和速率 | 第43-46页 |
5 燃烧反应分析 | 第46-49页 |
6 全文总结和展望 | 第49-50页 |
6.1 总结 | 第49页 |
6.2 展望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2页 |
致谢 | 第52-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