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绪论 | 第11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2 研究目的 | 第12页 |
1.3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3.1 实践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3.2 理论意义 | 第13页 |
1.4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4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4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5 论文的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1.5.1 文献法 | 第15页 |
1.5.2 调查问卷法 | 第15页 |
1.5.3 访谈法 | 第15-16页 |
1.5.4 观察法 | 第16页 |
1.6 研究思路 | 第16-17页 |
2 “先学后教,当堂训练”教学模式的概述 | 第17-23页 |
2.1 “先学后教,当堂训练”教学模式的含义 | 第17页 |
2.2 “先学后教,当堂训练”教学模式的一般操作方法 | 第17-20页 |
2.2.1 辅助环节(1分钟左右) | 第18页 |
2.2.2 先学(14分钟左右) | 第18-19页 |
2.2.3 后教(20分钟左右) | 第19页 |
2.2.4 当堂训练(10分钟左右) | 第19-20页 |
2.3 “先学后教,当堂训练”教学模式的特点 | 第20-21页 |
2.3.1 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| 第20页 |
2.3.2 课堂时间安排紧凑 | 第20-21页 |
2.3.3 当堂巩固学习内容 | 第21页 |
2.4 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21-23页 |
2.4.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| 第21页 |
2.4.2 最近发展区学习理论 | 第21页 |
2.4.3 主体教育理论 | 第21-23页 |
3 “先学后教,当堂训练”教学模式的教学案例 | 第23-41页 |
3.1 案例一: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——氯 | 第23-29页 |
3.2 案例二:硫的氧化物 | 第29-36页 |
3.3 案例三:金属钠与水分组实验改进实验 | 第36-39页 |
3.4 实施效果分析 | 第39-41页 |
4 “先学后教,当堂训练”的教学模式实施效果分析 | 第41-51页 |
4.1 学生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| 第41-48页 |
4.1.1 对高一学生化学学习情况的调查 | 第41-44页 |
4.1.2 “先学后教,当堂训练”的教学模式实施效果 | 第44-48页 |
4.2 对化学老师访谈结果分析 | 第48-51页 |
4.2.1 访谈案例一 | 第48页 |
4.2.2 访谈案例二 | 第48-49页 |
4.2.3 访谈案例三 | 第49-51页 |
5 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“先学后教,当堂训练”教学模式的结论和反思 | 第51-55页 |
5.1 “先学后教,当堂训练”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| 第51-52页 |
5.2 “先学后教,当堂训练”模式的改进措施 | 第52-53页 |
5.3 对人教版化学1实施“先学后教,当堂训练”的建议 | 第53-54页 |
5.4 反思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7页 |
附录A 对高一学生化学学习情况的调查 | 第57-59页 |
附录B “先学后教,当堂训练”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| 第59-63页 |
附录C 访谈提纲 | 第63-64页 |
致谢 | 第64-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