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5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8页 |
| 引言 | 第9-27页 |
| (一)问题提出 | 第9-12页 |
| (二)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12-21页 |
| (三)相关概念解读 | 第21-24页 |
| (四)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24-25页 |
| (五)研究重点与难点 | 第25页 |
| (六)研究方法与思路 | 第25-27页 |
| 一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公平的内涵及意义 | 第27-33页 |
| (一)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公平的内涵 | 第27-29页 |
| (二)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公平的属性 | 第29-30页 |
| (三)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公平的意义 | 第30-33页 |
| 二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非公平性现象透视 | 第33-43页 |
| (一)现行评价文本中非公平性倾向 | 第33-36页 |
| (二)现行评价实施中非公平性现象 | 第36-40页 |
| (三)现行评价结果中非公平性现象 | 第40-43页 |
| 三、影响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非公平性现象的因素分析 | 第43-53页 |
| (一)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社会环境因素 | 第43-44页 |
| (二)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制度设计因素 | 第44-46页 |
| (三)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操作执行因素 | 第46-50页 |
| (四)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使用因素 | 第50-53页 |
| 四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公平性的优化策略 | 第53-65页 |
| (一)建立评价的法治体系,奠定法理公平 | 第53-55页 |
| (二)完善评价公平规则体系,提供制度保障 | 第55-58页 |
| (三)加强培训与交流,提高评价者素质 | 第58-59页 |
| (四)合理使用信息技术,确保材料数据准确性 | 第59-61页 |
| (五)引入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,协调主体间利益 | 第61-63页 |
| (六)及时反馈评价结果,引领评价功能回归 | 第63-65页 |
| 结语 | 第65-6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7-73页 |
| 附录 | 第73-77页 |
| 致谢 | 第77-79页 |
|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