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中语文课堂鲁迅作品教学研究
内容提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绪论 | 第9-15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三、研究对象 | 第10页 |
四、研究方法 | 第10-11页 |
五、文献综述 | 第11-15页 |
第一章 初中生和鲁迅 | 第15-27页 |
第一节 初中生的思维特点 | 第15-19页 |
一、想象力丰富 | 第15-16页 |
二、逻辑思维得到发展 | 第16-17页 |
三、发展中的批判性思维有片面性 | 第17-19页 |
第二节 初中生的情感特点 | 第19-21页 |
一、情绪波动较大 | 第19-20页 |
二、出现逆反心理 | 第20-21页 |
三、容易受到外界影响 | 第21页 |
第三节 初中生对鲁迅的认知 | 第21-25页 |
一、鲁迅是神,缺乏人格魅力 | 第22页 |
二、鲁迅作品晦涩难懂 | 第22-24页 |
三、鲁迅作品暴露了过多的阴暗 | 第24-25页 |
本章小结 | 第25-27页 |
第二章 鲁迅作品的教学价值 | 第27-36页 |
第一节 鲁迅作品体现的精神 | 第27-31页 |
一、独立自强的立人精神 | 第27-28页 |
二、独立自主的批判精神 | 第28-29页 |
三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| 第29-31页 |
四、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| 第31页 |
第二节 鲁迅作品对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作用 | 第31-35页 |
一、学习人物形象的塑造 | 第31-33页 |
二、学习富有特点的语言表达 | 第33-34页 |
三、学习严谨的谋篇布局 | 第34-35页 |
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三章 对于鲁迅作品教学的思考 | 第36-58页 |
第一节 鲁迅作品难于教学的原因 | 第36-39页 |
一、学生缺乏兴趣 | 第36-37页 |
二、教师文学知识的匮乏 | 第37-38页 |
三、过分注重鲁迅作品的思想内涵 | 第38页 |
四、外界“非语文”的干扰较多 | 第38-39页 |
第二节 树立新的理念,解决难题 | 第39-42页 |
一、増加教师的知识储备 | 第39-40页 |
二、关注学生心理发展,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 | 第40-41页 |
三、重新定位教学目标,还原真实的鲁迅 | 第41-42页 |
第三节 初中语文课堂鲁迅作品教学的方式方法 | 第42-47页 |
一、通过“工具”渗透“人文” | 第42-43页 |
二、深文浅教,必要时可浅尝辄止 | 第43-45页 |
三、在比较阅读中理解作品 | 第45-47页 |
第四节 初中语文课堂鲁迅作品教学建议 | 第47-57页 |
一、以鲁迅作品为窗口,认知社会 | 第47-48页 |
二、咀嚼字句,品味语言味道 | 第48-51页 |
三、读写结合,师法鲁迅 | 第51-57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结语 | 第58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1页 |
读研期间科研情况统计 | 第61-62页 |
后记 | 第62-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