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学前教育、幼儿教育论文--教学理论、教学法论文

幼儿园大班适应不良幼儿生态评价指标研究与干预探索
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一章 研究背景和综述第12-21页
    第一节 研究缘起:从小学ADHD学生到学前适应不良儿童第12-13页
    第二节 对适应不良的测评:从静态描述问题到动态交互分析第13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 ADHD的主要理论模型和测评方法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 注意的传统结构理论与测评方法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 ADHD注意机制的的执行功能混合模型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 ADHD注意机制的注意网络模型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 学前ADHD儿童的干预现状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3. ADHD测评和干预研究的不足:脱离生活的研究难建立生态干预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4. 转变研究思路:从活动构成方式看待适应不良第18-20页
    第三节 本研究的主要目标第20-21页
第二章 研究过程和方法第21-30页
    第一节 适应不良幼儿基本信息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 教师提名适应不良幼儿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 Rutter儿童行为问卷量表测查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 教师访谈了解适应不良幼儿问题表现第22-23页
    第二节 生态测验探索第23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 围绕幼儿基本生活领域的生态测验建构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 基本能力的生态测验设计第24-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任务能力测验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故事能力测验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 人际互动测验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1 互动配合测验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 对话能力测验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4 观点采择能力测验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 延迟满足能力测验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 生态测验施测和数据处理说明第29-30页
第三章 结果分析第30-49页
    第一节 不同适应水平被试测验得分差异分析第30-36页
        1. 任务能力测验结果分析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 故事能力测验结果分析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 人际互动测验结果分析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 延迟满足能力测验结果分析第36页
    第二节 适应不良被试能力测验聚类分析第36-49页
        1. 适应不良幼儿的聚类分析结果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 两类适应不良幼儿的故事特点分析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 两种适应不良类型的问题分析第40-4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 从认知加工角度看两类适应不良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1 A类适应不良:认知加工发展落后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2 B类适应不良:抑制控制功能不足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 从主体性发展角度看两类适应不良第41-4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1 A类适应不良:自我弱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 B类适应不良:自我调节意义偏差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 豆豆适应不良类型的重新归类第47-49页
第四章 凸显问题状态的干预活动初探第49-74页
    第一节 针对自我弱组的干预第49-56页
        1. 针对自我弱组问题行为的干预活动设计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 自我弱干预过程第50-5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自我弱幼儿在干预活动情境中的问题状态呈现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不同干预措施引发不同反应第52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 自我弱组的干预效果评估第55-56页
    第二节 针对意义偏差组的干预第56-66页
        1. 针对意义偏差组问题行为的干预活动设计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2. 意义偏差组的干预过程第57-6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意义偏差幼儿在干预活动情境中的问题状态呈现第57-6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不同干预措施引发不同反应第61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 意义偏差组的干预效果评估第64-66页
    第三节 干预效果分析第66-74页
        1. 儿童游戏感对干预活动投入的影响第66-7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 游戏感的评估指标建构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 自我弱幼儿的游戏感特点及其对干预效果的影响第67-6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 意义偏差幼儿的游戏感特点及其对干预效果的影响第69-72页
        2. 干预有效性探讨第72-7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干预情景的虚实程度影响自我弱幼儿干预效果第7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用儿童文化中的好恶氛围巩固意义偏差幼儿干预效果第72-74页
第五章 总讨论第74-81页
    第一节 评估工具有效性探讨第74-75页
    第二节 适应不良幼儿家庭养育问题探索第75-77页
        1. 造成幼儿自我弱的典型家庭养育问题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2. 造成幼儿自我调节意义偏差的典型家庭养育问题第76-77页
    第三节 儿童文化潜能发展对幼儿适应的双重影响第77-80页
    第四节 对后续干预的建议第80-81页
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未来展望第81-83页
    第一节 总结论第81页
    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81-83页
参考文献第83-86页
附录第86-88页
致谢第88页

论文共8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G小学附属D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研究
下一篇: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方案探究--以滨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