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艺术论文--音乐论文--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论文--作曲理论论文--其他作曲理论论文

黛敏郎电子音乐作品中的民族性特征--以三首电子音乐作品为例

摘要第4页
绪论第7-8页
    一、本文的研究意义第7页
    二、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7-8页
第一章 电子音乐背景概述第8-19页
    第一节 西方电子音乐背景第8-9页
    第二节 日本电子音乐背景第9-1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日本具体音乐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日本具体音乐代表人物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日本电子音乐第12-19页
第二章 黛敏郎的电子音乐特征分析第19-48页
    第一节 黛敏郎的生平简介第19-2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少年时代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初期音乐创作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法国留学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电子音乐创作第24-26页
    第二节 作品《葵的上》电子音乐特征分析第26-3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作品概述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音乐结构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综合特征分析第29-31页
    第三节 作品《为电子音乐而作的钟学》电子音乐特征分析第31-3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作品概述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音乐结构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综合特征分析第34-37页
    第四节 作品《奥林匹克·钟学》电子音乐特征分析第37-4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作品概述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音乐结构第38-42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综合特征分析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《为电子音乐而作的钟学》与《奥林匹克·钟学》对比分析第43-48页
第三章 三首电子音乐作品蕴含的民族性特征研究第48-64页
    第一节 世界特征第48-5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能乐与西方的渊源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能乐与中国的渊源第52-55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日本谣曲中的中国题材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日本佛教的渊源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民族性的世界特征第56-57页
    第二节 探索特征第57-6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民族性音乐形式的探索特征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民族性技术手法的探索特征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民族性音乐方向的探索特征第59-60页
    第三节 多样特征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民族性声音选材的多样特征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民族性技术手法的多样特征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梵钟音响创作的多样特征第60-61页
    第四节 民族性特征的具体表现第61-62页
    第五节 黛敏郎电子音乐作品民族性特征的具体表现第62-64页
结语第64-66页
附录第66-69页
参考文献第69-70页
致谢第70页

论文共7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模因论视角下的汉字和韩国固有汉字对比研究
下一篇:新中国成立之前朝鲜音乐人在哈尔滨的求学及艺术活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