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教育论文--教育学论文--教育学史、教育思想史论文

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绪论第8-14页
1 梁漱溟的人生态度及教育经历第14-23页
    1.1 梁漱溟人生态度的转变第14-16页
    1.2 教育经历第16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梁漱溟受的家庭教育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对子女的教育理念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教育实践第20-23页
2 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第23-44页
    2.1 梁漱溟的文化观第23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生活是无尽的意欲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.文化就是那一民族生活的样法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人和社会就是一团习惯第26-29页
    2.2 身心关系观第29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心以身为其物质基础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人心扩充论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身心互通论第33-35页
    2.3 人性清明观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人性是以善为底色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人性具有可塑性第37-38页
    2.4 人心能动论第38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.主宰即心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主动性即是自觉的能动性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人心主动性有待争取第41-44页
3 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的内容第44-57页
    3.1 教育本质论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教育是成人之学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人才是德性与知识技能的统一第46-47页
    3.2 教育内容论第47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培养主动解决问题能力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建立一个立体“人”第49-51页
    3.3 教育方法论第51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有教无类,顺应天性,男女有别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在乡村建设运动中习得合作与生存的技能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教育应本于生活,学习须伴随终生第55-57页
4 梁漱溟的乡村教育思想价值及现代启示第57-65页
    4.1 乡村教育思想的价值第57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教育理念的创新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教育的社会功能第59-60页
    4.2 乡村教育思想的现代启示第60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城乡一体化和建设新农村的启示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为建立文化自信提供参考第63-65页
结论第65-66页
参考文献第66-68页
致谢第68页

论文共6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论孟、荀人性观及其教育思想的共同之处--从概念史的角度看
下一篇:基于政府目标管理的阳江市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