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1章 导论 | 第8-14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9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3 研究的问题、思路及方法 | 第10-12页 |
1.3.1 研究问题 | 第10页 |
1.3.2 研究思路 | 第10-12页 |
1.3.3 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1.4 核心概念界定 | 第12-14页 |
第2章 国内外研究概况 | 第14-18页 |
2.1 国内研究概况 | 第14-16页 |
2.2 国外研究概况 | 第16-18页 |
第3章 研究设计 | 第18-22页 |
3.1 研究对象 | 第18-19页 |
3.1.1 调查对象 | 第18页 |
3.1.2 访谈对象 | 第18-19页 |
3.2 研究工具 | 第19-20页 |
3.2.1 调查问卷 | 第19-20页 |
3.2.2 访谈提纲 | 第20页 |
3.3 研究的实施过程 | 第20-22页 |
3.3.1 问卷调查实施过程 | 第21页 |
3.3.2 访谈实施过程 | 第21-22页 |
第4章 调查结果的分析 | 第22-34页 |
4.1 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和发现的问题 | 第22-29页 |
4.1.1 教师对数学学科德育渗透价值的认识 | 第22-24页 |
4.1.2 教师对数学学科德育渗透素材的处理方式和教学方式 | 第24-26页 |
4.1.3 教师对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效果影响因素的看法 | 第26-28页 |
4.1.4 总结问卷调查所发现的问题 | 第28-29页 |
4.2 师生访谈结果的分析和发现的问题 | 第29-34页 |
4.2.1 教师访谈的结果分析 | 第29-30页 |
4.2.2 学生访谈的结果分析 | 第30-31页 |
4.2.3 总结师生访谈所发现的问题 | 第31-34页 |
第5章 小学阶段数学学科德育渗透现状的影响因素 | 第34-39页 |
5.1 教材层面 | 第34-35页 |
5.1.1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材难度设置不合理 | 第34页 |
5.1.2 四大领域教学内容比重设置不均匀 | 第34-35页 |
5.2 教师层面 | 第35-37页 |
5.2.1 部分教师未树立与时俱进的数学学科德育渗透理念 | 第35页 |
5.2.2 部分教师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方法陈旧单一 | 第35-36页 |
5.2.3 教师挖掘和应用德育素材的能力不足 | 第36-37页 |
5.3 学生层面 | 第37-38页 |
5.4 评价制度层面 | 第38-39页 |
5.4.1 学科德育评价体系不完善 | 第38页 |
5.4.2 学科德育评价体系标准模糊 | 第38-39页 |
第6章 小学阶段数学学科德育渗透现状的改进策略 | 第39-52页 |
6.1 教材层面的改进 | 第39-42页 |
6.1.1 教材内容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| 第39页 |
6.1.2 用心专研教材,力争渗透方式多样化 | 第39-41页 |
6.1.3 深入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| 第41-42页 |
6.2 教师层面的改进 | 第42-48页 |
6.2.1 数学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,增强德育渗透意识 | 第42-43页 |
6.2.2 数学教师应改变教学方式,提升德育渗透效果 | 第43-46页 |
6.2.3 数学教师要加强教育心理学的学习,提升自身德育素养 | 第46-47页 |
6.2.4 数学教师应重视人格魅力的熏陶和榜样示范作用 | 第47-48页 |
6.2.5 数学教师在德育渗透时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| 第48页 |
6.3 学校层面的改进 | 第48-50页 |
6.3.1 学校要重视数学学科德育价值 | 第48-49页 |
6.3.2 学校要积极推进“小组合作”高效课改教学模式 | 第49页 |
6.3.3 学校要重视家校合作,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| 第49-50页 |
6.4 评价制度层面的改进 | 第50-52页 |
6.4.1 健立多元化教师评价制度 | 第50-51页 |
6.4.2 重视学生学习过程评价 | 第51-52页 |
结语 | 第52-53页 |
研究的不足 | 第52页 |
今后研究的方向 | 第52-53页 |
附录1 调查问卷 | 第53-55页 |
附录2 访谈提纲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9页 |
后记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