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2-3页 |
Abstract | 第3-4页 |
绪论 | 第9-15页 |
一、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二、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| 第10-13页 |
三、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四、创新之处 | 第14-15页 |
第一章 共享视域下对民营企业主公益社会责任的基本认识 | 第15-23页 |
一、共享视域下对公益社会责任内涵的界定 | 第15-18页 |
(一) 学术界对共享理念的认识 | 第16页 |
(二) 学术界对公益社会责任的认识 | 第16-17页 |
(三) 共享视域下公益社会责任的内涵 | 第17-18页 |
二、民营企业主履行社会责任的逻辑前提 | 第18-20页 |
(一) 民营企业主身份合法性获得离不开执政党的包容 | 第18-19页 |
(二) 民营企业主身份合法性获得离不开社会公众的认可 | 第19-20页 |
三、民营企业主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| 第20-23页 |
(一) 积极引领民营企业主履行社会责任是执政党实现中国梦的应有之义 | 第20-21页 |
(二) 和谐社会对民营企业主履行社会责任提出了内在需求 | 第21页 |
(三) 民营企业主履行社会责任是自我价值实现的必由之路 | 第21页 |
(四) 生态建设、扶贫项目要求动员一切社会力量 | 第21-23页 |
第二章 共享视域下民营企业主履行公益社会责任的理想构建 | 第23-29页 |
一、公益社会责任内容多层次 | 第23-24页 |
(一) 不仅注重物质投入,还应和精神文化建设两手抓 | 第23-24页 |
(二) 不仅注重公共产品,还应和社会环境建设双注重 | 第24页 |
二、公益社会责任履行方式多样化 | 第24-25页 |
(一) 线上活动与线下活动相结合 | 第24-25页 |
(二) 政府、个人、社会三方联动 | 第25页 |
三、公益社会责任合作主体多元化 | 第25-26页 |
(一) 加强政府机构合作力度 | 第25-26页 |
(二) 扩大社会组织参与广度 | 第26页 |
四、公益社会责任实施过程透明化 | 第26-27页 |
(一) 公益管理透明化 | 第26-27页 |
(二) 公益结果公开化 | 第27页 |
五、公益社会责任结果评估科学化 | 第27-29页 |
(一) 对公益项目进行有效监督 | 第27页 |
(二) 对公益项目进行动态评估 | 第27-29页 |
第三章 共享视域下民营企业主履行公益社会责任的现实表现 | 第29-39页 |
一、公益社会责任内容的现实表现 | 第31-32页 |
(一) 注重物质投入 | 第31-32页 |
(二) 注重公共产品建设 | 第32页 |
二、公益社会责任履行方式的现实表现 | 第32-34页 |
(一) 线上活动与线下活动开始结合 | 第32-33页 |
(二) 政府、个人、社会组织初步联动 | 第33-34页 |
三、公益社会责任主体的现实表现 | 第34-36页 |
(一) 与政府进行初步合作 | 第34-35页 |
(二) 与社会组织逐步合作 | 第35-36页 |
四、公益社会责任实施过程的现实表现 | 第36-37页 |
(一) 公益过程日益规范 | 第36-37页 |
(二) 公益结果有待公开 | 第37页 |
五、公益社会责任结果的现实表现 | 第37-39页 |
(一) 公益项目受到社会监督 | 第37页 |
(二) 公益项目评估日趋科学 | 第37-39页 |
第四章 共享视域下民营企业主履行公益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 | 第39-44页 |
一、公益社会责任内容片面化 | 第39-40页 |
(一) 忽视精神文化的投入 | 第39页 |
(二) 轻视社会环境的建设 | 第39-40页 |
二、公益社会责任履行方式表象化 | 第40页 |
(一) 线上线下有待结合 | 第40页 |
(二) 政府协助意识有待提高 | 第40页 |
三、公益社会责任合作主体单一化 | 第40-41页 |
(一) 与政府合作意识有待提高 | 第41页 |
(二) 与社会组织的合作不紧密 | 第41页 |
四、公益社会责任实施过程不规范 | 第41-42页 |
(一) 公益过程透明化不足 | 第41-42页 |
(二) 公益结果公开化不够 | 第42页 |
五、公益社会责任结果偏离预期 | 第42-44页 |
(一) 公益项目监督不到位 | 第42页 |
(二) 公益项目评估不科学 | 第42-44页 |
第五章 共享视域下民营企业主公益社会责任主要问题的原因 | 第44-48页 |
一、国家政策法规有待完善 | 第44-45页 |
(一) 国家的政策和法律不完善 | 第44页 |
(二) 地方执行落实不到位 | 第44-45页 |
(三) 政商关系有待理顺 | 第45页 |
二、社会力量发挥不充分 | 第45-46页 |
(一) 缺乏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 | 第45-46页 |
(二) 多元主体协作有待协调 | 第46页 |
(三) 互联网+平台资源整合作用还未充分利用 | 第46页 |
三、民营企业主思想意识有待提高 | 第46-48页 |
(一) 对公益社会责任定位有所偏差 | 第46-47页 |
(二) 对公益社会责任的认识不充分 | 第47页 |
(三) 对公益社会事业投入不足 | 第47-48页 |
第六章 促进民营企业主公益社会责任履行科学化的有效路径 | 第48-53页 |
一、政府加强引导,完善相关法律政策 | 第48-49页 |
(一) 完善《慈善法》并建立第三方监督管理体制 | 第48-49页 |
(二) 地方加强对公益社会责任政策的执行力 | 第49页 |
(三) 构建新型政商关系 | 第49页 |
二、提升社会各方联动关系,实现共赢局面 | 第49-51页 |
(一) 构建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 | 第49-50页 |
(二) 加强多元化主体协作 | 第50页 |
(三) 充分利用互联网+平台资源 | 第50-51页 |
三、民营企业主不断加强自身思想意识 | 第51-53页 |
(一) 正确定位公益社会责任 | 第51页 |
(二) 提高公益社会责任认识 | 第51-52页 |
(三) 积极履行公益社会责任 | 第52-53页 |
结语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60页 |
致谢 | 第60-6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62-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