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社会科学总论论文--社会学论文--社会工作、社会管理、社会规划论文

偏差青少年的社会工作介入效果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导言第9-17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9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目的第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偏差行为概念的界定和类型的划分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引起偏差行为原因的解释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偏差青少年的介入研究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评述第14页
    1.4 核心概念解释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偏差青少年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CIPP 评估模式第14-15页
    1.5 研究设计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内容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研究思路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研究方法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5.4 创新之处第16-17页
第二章 偏差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评估第17-33页
    2.1 CIPP 评估模式在社会工作案例评估中的运用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CIPP 评估模式与社会工作评估的契合性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CIPP 评估模式运用于社会工作评估中的优势与不足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CIPP 评估模式在社会工作评估中的运用第19-21页
    2.2 案例描述与评估第21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案例的代表性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案例一第21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案例二第25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案例三第29-33页
第三章 偏差青少年社会工作存在的问题第33-36页
    3.1 服务方案中目标设定具有片面性第33页
    3.2 工作者与案主没有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第33-34页
    3.3 对案主系统和资源系统的界定缺乏系统性第34页
    3.4 小组工作有其自身不可避免的缺陷第34-35页
    3.5 社会工作服务的中长期成效较差第35-36页
第四章 提高偏差青少年社会工作介入效果的对策建议第36-38页
    4.1 设定全面的方案服务目标第36页
    4.2 方案实施前工作者要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第36页
    4.3 科学合理界定案主系统和资源系统第36-37页
    4.4 克服小组工作方法的局限性第37页
    4.5 注重介入服务的中长期效果第37-38页
第五章 总结第38-39页
参考文献第39-41页
附录第41-43页
致谢第43-44页
作者简介第44页

论文共4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社会工作对农民工子弟学校文化教育环境的介入研究
下一篇:高校毕业生担任社区专职工作者的现状、困境及出路研究--以西安市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