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10-22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目的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2.1 理论意义 | 第11页 |
1.2.2 实践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3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3-15页 |
1.3.1 教育环境的界定 | 第13-14页 |
1.3.2 文化教育环境的界定 | 第14页 |
1.3.3 学校社会工作的界定 | 第14-15页 |
1.4 国内外研究状况 | 第15-19页 |
1.4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4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6-18页 |
1.4.3 评价 | 第18-19页 |
1.5 研究方法 | 第19页 |
1.5.1 文献法 | 第19页 |
1.5.2 问卷法 | 第19页 |
1.5.3 访谈法 | 第19页 |
1.5.4 参与观察法 | 第19页 |
1.6 研究内容及理论依据 | 第19-21页 |
1.6.1 研究内容 | 第19页 |
1.6.2 理论依据 | 第19-21页 |
1.7 创新点及不足 | 第21-22页 |
第二章 Q 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育环境状况 | 第22-30页 |
2.1 自然环境描述 | 第22-23页 |
2.1.1 Q 学校地理位置与周边环境 | 第22页 |
2.1.2 Q 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| 第22-23页 |
2.2 校园文化环境 | 第23-26页 |
2.2.1 校园文化景观建设 | 第23页 |
2.2.2 师资力量与教育教学情况 | 第23-24页 |
2.2.3 农民工子女的学习生活状况 | 第24-25页 |
2.2.4 师生关系 | 第25-26页 |
2.2.5 同辈群体关系 | 第26页 |
2.3 对学校文化环境的前期评估 | 第26-27页 |
2.3.1 社区秩序混乱,人员混杂 | 第26页 |
2.3.2 师资力量薄弱,流动性大 | 第26-27页 |
2.3.3 学生自我评价不足,安全感缺失 | 第27页 |
2.4 原因分析 | 第27-30页 |
2.4.1 资金短缺 | 第27-28页 |
2.4.2 办学者的局限性 | 第28页 |
2.4.3 教师教育能力不足 | 第28页 |
2.4.4 家庭教育的缺失 | 第28-29页 |
2.4.5 社会支持系统薄弱 | 第29-30页 |
第三章 社会工作对学校文化教育环境的介入方法和实施过程 | 第30-38页 |
3.1 制定实施方案和目标 | 第30页 |
3.2 方案实施过程 | 第30-37页 |
3.2.1 小组工作 | 第31-35页 |
3.2.2 社区工作 | 第35-37页 |
3.3 后续跟进 | 第37-38页 |
第四章 总结 | 第38-41页 |
4.1 关于农民工子弟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| 第38-39页 |
4.1.1 政府层面 | 第38页 |
4.1.2 农民工子弟学校层面 | 第38-39页 |
4.1.3 社会工作层面 | 第39页 |
4.2 关于社会工作发展前景的展望 | 第39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4页 |
附录 | 第44-49页 |
附录 1 | 第44-46页 |
附录 2 | 第46-47页 |
附录 3 | 第47-48页 |
附录 4 | 第48-49页 |
致谢 | 第49-50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