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3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5页 |
| 一、绪论 | 第8-13页 |
| (一)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| 1. 选题背景 | 第8-9页 |
| 2. 研究意义 | 第9页 |
| (二)国内外研究概括 | 第9-12页 |
| 1. 国外的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| 2. 国内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| (三)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2-13页 |
| 1. 研究思路 | 第12页 |
| 2. 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| 二、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| 第13-17页 |
| (一)地理图像的相关概念 | 第13-14页 |
| (二)地理图像解析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14-17页 |
| 1. 多元智力理论 | 第14-15页 |
| 2. 建构主义理论 | 第15-16页 |
| 3. 信息加工理论 | 第16页 |
| 4. 布鲁纳的认知学习观 | 第16页 |
| 5. 心理基本理论 | 第16-17页 |
| 三、高中学生地理图像解析能力水平评估实证分析 | 第17-22页 |
| (一)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17页 |
| 1. 研究思路 | 第17页 |
| 2. 研究方法 | 第17页 |
| (二)调查结果统计 | 第17-22页 |
| 1. 学生对地理图像的重视度 | 第17-18页 |
| 2. 学生处理地理图像的能力 | 第18-19页 |
| 3. 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| 第19-20页 |
| 4. 学生综合分析地理图像的能力 | 第20页 |
| 5. 学生处理实践问题的能力 | 第20-21页 |
| 6. 结论 | 第21-22页 |
| 四、地理图像解析能力的培养路径 | 第22-31页 |
| (一)依循规律,有效识图 | 第22-25页 |
| 1. 宏观分析图像 | 第22页 |
| 2. 熟记图像语言 | 第22-23页 |
| 3. 循序渐进读图 | 第23页 |
| 4. 注重规律总结 | 第23-24页 |
| 5. 强化理论基础 | 第24页 |
| 6. 提升自学能力 | 第24-25页 |
| 7. 绘制简单图像 | 第25页 |
| (二)立足空间,科学读图 | 第25-28页 |
| 1. 空间定位法 | 第26页 |
| 2. 轮廓记忆法 | 第26-27页 |
| 3. 图形简化法 | 第27-28页 |
| 4. 关联迁移法 | 第28页 |
| (三)知识重组,灵活应用 | 第28-31页 |
| 1. 挖掘隐含信息 | 第28-29页 |
| 2. 综合利用图像 | 第29-30页 |
| 3. 加强实践应用 | 第30-31页 |
| 五、强化中学生地理图像解析能力教案设计——以《大规模的海水运动》为例 | 第31-37页 |
| (一)教学设计 | 第31页 |
| (二)教材分析 | 第31页 |
| (三)教学方法 | 第31页 |
| 1.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,形象地展示世界洋流的分布 | 第31页 |
| 2.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,充分利用教材中地理图像 | 第31页 |
| (四)学习方法 | 第31-32页 |
| (五)学情分析 | 第32页 |
| (六)教学目标 | 第32页 |
| 1. 知识与技能 | 第32页 |
| 2. 过程与方法 | 第32页 |
| 3. 情感、态度与价值观 | 第32页 |
| (七)教学重点、难点 | 第32-33页 |
| (八)教学过程 | 第33-37页 |
| 六、结论与讨论 | 第37-39页 |
| (一)基本结论 | 第37-38页 |
| 1. 强化学生基础知识 | 第37页 |
| 2. 构建空间地图 | 第37页 |
| 3.综合应用地图图像 | 第37-38页 |
| (二)存在的问题 | 第38-39页 |
| 1. 缺乏时间和经验 | 第38页 |
| 2. 提出方法不健全有待于提高 | 第38-3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9-41页 |
| 附录 | 第41-44页 |
| 致谢 | 第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