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3页 |
Abstract | 第3-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2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1.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9页 |
1.3 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0-12页 |
1.4.1 文献研究法 | 第10页 |
1.4.2 比较分析法 | 第10页 |
1.4.3 调查法 | 第10页 |
1.4.4 访谈法 | 第10页 |
1.4.5 统计法 | 第10-12页 |
第二章 相关理论 | 第12-17页 |
2.1 学生的认知发展理论 | 第12-14页 |
2.1.1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| 第12-13页 |
2.1.2 最近发展区 | 第13-14页 |
2.2 相关学习理论 | 第14-17页 |
2.2.1 奥苏贝尔接受学习理论 | 第14-15页 |
2.2.2 学习的迁移 | 第15页 |
2.2.3 动机和兴趣 | 第15-17页 |
第三章 影响初高中物理学习衔接因素的调查 | 第17-33页 |
3.1 调查目的 | 第17页 |
3.2 调查对象 | 第17页 |
3.3 调查结果统计 | 第17-18页 |
3.4 调查结果分析 | 第18-33页 |
3.4.1 初高中物理学习衔接不顺利问题的客观存在性 | 第18-19页 |
3.4.2 初高中物理学习衔接不顺利问题的形成原因分析 | 第19-33页 |
第四章 策略与建议 | 第33-41页 |
4.1 营造良好学习环境,使学生快速适应高中学习生活 | 第33-35页 |
4.2 准确把握学情,有效促进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迁移 | 第35-36页 |
4.3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,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 | 第36-37页 |
4.4 锻炼教学能力,加强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运用 | 第37-40页 |
4.5 加强学习策略教学,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| 第40-41页 |
第五章 研究结论不足与展望 | 第41-43页 |
5.1 研究结论 | 第41页 |
5.2 反思与不足 | 第41-42页 |
5.3 研究展望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5页 |
附录 | 第45-46页 |
致谢 | 第46-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