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年级综合科学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--以桂林市某中学为例
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一、研究的背景 | 第9-11页 |
(一) 国际综合科学课程的发展 | 第9页 |
(二) 我国科学教育的发展 | 第9-10页 |
(三) 中外科学课程发展的对比 | 第10-11页 |
二、研究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、意义 | 第11-12页 |
三、文献综述 | 第12页 |
四、研究方法 | 第12-15页 |
(一) 文献研究法 | 第12-13页 |
(二) 问卷法 | 第13页 |
(三) 设计研究 | 第13-15页 |
第2章 概念界定 | 第15-17页 |
一、初中科学课程 | 第15页 |
二、课程设计 | 第15-16页 |
三、课程实施 | 第16-17页 |
第3章 桂林市奎光学校七年级科学课的设计与实施 | 第17-49页 |
一、奎光学校七年级科学课程简介及实施条件分析 | 第17-19页 |
(一) 奎光学校科学课程的简单介绍 | 第17页 |
(二) 课程实施条件分析 | 第17-19页 |
二、课程目标 | 第19-24页 |
(一) 课程目标的含义、功能 | 第19页 |
(二) 布鲁姆与马扎诺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| 第19-22页 |
(三) 我国的课程目标 | 第22-23页 |
(四) 奎光学校七年级科学课程目标 | 第23-24页 |
三、课程内容 | 第24-31页 |
(一) 课程内容的选取 | 第24-26页 |
(二) 课程内容的组织 | 第26-28页 |
(三) 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 | 第28-31页 |
四、教学实施的方法与策略 | 第31-39页 |
(一) 探究式学习 | 第31-33页 |
(二) 分组学习的形式 | 第33-39页 |
五、课程评价 | 第39-49页 |
(一) 课程评价的含义、功能 | 第39页 |
(二) 评价的分类 | 第39页 |
(三) 评价方案以及结果 | 第39-49页 |
第4章 结论与讨论 | 第49-52页 |
一、研究结论 | 第49页 |
二、研究启示 | 第49-50页 |
三、研究的反思和讨论 | 第50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3页 |
附录1:国家七年级科学课程目标要求 | 第53-55页 |
附录2:七年级科学课学生作业分析表 | 第55-56页 |
附录3:七年级科学课听课记录表 | 第56-57页 |
附录4:期末课程评价调查问卷 | 第57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