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语言、文字论文--汉语论文--语法论文--近代、现代语法论文--句法论文

汉语“如果”类复句的情境语义学研究--认知—语用视角

中文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符号注释表第8-9页
绪论第9-12页
    一、 选题背景和目的第9-10页
    二、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10页
    三、 论文结构及语料来源第10-12页
第一章 情境语义学与汉语复句研究综述第12-21页
    第一节 情境语义学研究概述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 发展的趋势及存在的问题第15-16页
    第二节 汉语复句研究概述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 汉语复句的研究现状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 发展的趋势及存在的问题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 汉语“如果”类复句的界定第19页
    本章小结第19-21页
第二章 认知-语用视角下的情境语义学第21-40页
    第一节 情境语义学理论第21-2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 情境语义学产生的背景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 情境语义学的基本内容第22-2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 情境语义学认知和语用因素的缺失第27-28页
    第二节 情境语义学的认知因素补充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 情境类型与心理空间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 概念整合的认知分析维度第30-32页
    第三节 情境语义学的语用因素补充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 情境与语境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 具体语境的语用分析维度第33-35页
    第四节 “情境-认知-语用”三维度的意义解释理论框架第35-3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 三维意义解释框架的特点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 三维意义解释框架的语义分析思路第36-39页
    本章小结第39-40页
第三章 认知-语用视角下的情境语义学对汉语“如果”类复句的语义阐释第40-51页
    第一节 汉语“如果”类复句的分类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 汉语“如果”类复句的形式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 分类的标准及体系第41-42页
    第二节 普遍“如果”类复句的语义第42-4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 普遍如果句的定义及其分类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 三维意义解释框架对普遍如果句的语义阐释第43-46页
    第三节 具体“如果”类复句的语义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 具体如果句的定义及其分类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 三维意义解释框架对具体如果句的语义阐释第47-49页
    本章小结第49-51页
结论第51-54页
    一、 研究的主要成果第51-52页
    二、 研究的重要意义第52-53页
    三、 研究的不足及今后的研究方向第53-54页
参考文献第54-57页
致谢第57页

论文共5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哈贝马斯实践哲学视域中翻译主体间性研究
下一篇:黄文旸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