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导论 | 第10-20页 |
一、选题缘由 | 第10-11页 |
二、文献综述 | 第11-16页 |
(一)课堂公平内涵的研究 | 第11-12页 |
(二)课堂公平现状的研究 | 第12页 |
(三)课堂公平影响因素的研究 | 第12-13页 |
(四)课堂公平策略的研究 | 第13-14页 |
1.外部社会环境的改造 | 第13-14页 |
2.课堂内部环境的建设 | 第14页 |
3.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| 第14页 |
(五)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| 第14-16页 |
三、核心概念界定 | 第16-17页 |
(一)教育公平 | 第16页 |
(二)课堂公平 | 第16页 |
(三)数学课堂公平 | 第16-17页 |
四、课堂公平的理论依据 | 第17-18页 |
(一)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| 第17页 |
(二)全纳教育思想 | 第17-18页 |
五、研究意义 | 第18页 |
(一)研究的理论价值 | 第18页 |
(二)研究的实践意义 | 第18页 |
六、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8-20页 |
(一)研究思路 | 第18页 |
(二)研究方法 | 第18-20页 |
第一章 深入课堂——小学数学课堂公平状况分析 | 第20-32页 |
一、课堂资源配置的公平状况 | 第20-21页 |
(一)空间面积相等但学生学习获得的教学资源差异明显 | 第20-21页 |
(二)班级硬件设施相同但师资配置不尽相同 | 第21页 |
二、主体地位与角色的公平状况 | 第21-25页 |
(一)师生同为课堂主体但学生的地位分化明显 | 第21-24页 |
(二)扮演班级角色机会平等但角色垄断现象严重 | 第24-25页 |
三、课堂提问的公平状况 | 第25-31页 |
(一)教师发问成为课堂提问的主要形式 | 第25-26页 |
(二)后进生成为课堂提问对象的牺牲者 | 第26-28页 |
(三)优良生成为不同层次问题的包揽者 | 第28-29页 |
(四)后进生处于课堂提问积极反馈的最底层 | 第29-31页 |
四、课堂评价的公平状况 | 第31-32页 |
第二章 解读课堂——小学数学课堂不公平 现象原因透视 | 第32-45页 |
一、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成为影响课堂不公平的行政因素 | 第34页 |
二、大班额教学成为影响课堂不公平的环境因素 | 第34-35页 |
三、学生既是课堂不公平的受影响者,也是造成课堂不公平的因素 | 第35-38页 |
(一)学生“公平”观念缺失 | 第35-36页 |
(二)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| 第36页 |
(三)学生的家庭背景不同 | 第36-38页 |
四、教师成为影响课堂不公平的杠杆因素 | 第38-45页 |
(一)教师“公平”意识薄弱 | 第38页 |
(二)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陈旧 | 第38页 |
(三)部分教师的职业道德存在缺陷 | 第38-39页 |
(四)教师的教学能力不强 | 第39-45页 |
第三章 优化课堂——推进小学数学课堂公平的 对策与方法 | 第45-60页 |
一、推进小学数学课堂公平的原则 | 第45-47页 |
(一)平等原则 | 第45页 |
(二)差异原则 | 第45-46页 |
(三)补偿原则 | 第46页 |
(四)发展原则 | 第46-47页 |
二、推进小学数学课堂公平的对策 | 第47-60页 |
(一)变革教学质量评价机制,优化教学行政环境 | 第47-51页 |
(二)突破传统空间安排,重置教室格局 | 第51-52页 |
(三)实行学习小组制,生生联合 | 第52页 |
(四)实施班委轮换制,提高学生主人翁意识 | 第52-53页 |
(五)明确学生权利,提高维权意识 | 第53页 |
(六)实施多样化的教学,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| 第53-57页 |
(七)广开教师培训渠道,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| 第57-60页 |
结语 | 第60-61页 |
附录 | 第61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8页 |
致谢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