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汉语中“和”“与”并列结构的多视角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5页 |
1.1 选题缘由及意义 | 第10页 |
1.2 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0-13页 |
1.2.1 著作、教材及工具书等研究成果 | 第11页 |
1.2.2 最近论文研究成果 | 第11-13页 |
1.3 研究理论和方法、语料说明 | 第13-15页 |
1.3.1 研究理论和方法 | 第13-14页 |
1.3.2 语料说明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“和”“与”连接并列短语的句法考察 | 第15-28页 |
2.1 “和”连接并列短语的句法考察 | 第15-21页 |
2.1.1 连接名词、代词等体词性成分 | 第15-18页 |
2.1.2 连接动词、形容词等谓词性成分 | 第18-21页 |
2.2 “与”连接并列短语的句法考察 | 第21-26页 |
2.2.1 连接名词、代词等体词性成分 | 第21-24页 |
2.2.2 连接动词、形容词等谓词性成分 | 第24-26页 |
2.3 “和”、“与”并列结构的句法分布比较 | 第26-28页 |
第三章 “和”、“与”并列结构的语义特征 | 第28-37页 |
3.1 “和”、“与”的基本语义 | 第28-29页 |
3.2 并列短语之间的语义特征 | 第29-31页 |
3.2.1 相加关系 | 第29-30页 |
3.2.2 选择关系 | 第30-31页 |
3.3 从语义接近角度看“和”、“与”并列短语 | 第31-37页 |
3.3.1 语义的固有接近性 | 第31-32页 |
3.3.2 语义的临时接近性 | 第32-34页 |
3.3.3 语义接近对并列短语结构式倾向性考察 | 第34-37页 |
第四章 “和”、“与”并列结构的语用功能 | 第37-49页 |
4.1 “和”、“与”并列结构的语用共性 | 第37-39页 |
4.1.1 语言表达的经济性 | 第37-38页 |
4.1.2 语义表达的凸显性 | 第38页 |
4.1.3 句法表达的平衡性 | 第38-39页 |
4.2 “和”、“与”并列结构的语用倾向性 | 第39-47页 |
4.2.1 连接项的分布倾向 | 第39-43页 |
4.2.2 语音互补倾向 | 第43-44页 |
4.2.3 口语中的使用倾向 | 第44-47页 |
4.3 探求现代汉语中“与”存在的重要性 | 第47-49页 |
第五章 结语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3页 |
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、科研成果等 | 第53-54页 |
致谢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