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10-18页 |
1.1 问题提出 | 第10-12页 |
1.1.1 虚拟学习社区功能挖掘的需要 | 第10页 |
1.1.2 信息时代创新型师范生人才培养的需要 | 第10-11页 |
1.1.3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的制高点 | 第11-12页 |
1.2 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1.2.1 虚拟学习社区的国内外研究 | 第12-14页 |
1.2.2 师范生创新能力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2.3 虚拟学习社区在师范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研究现状 | 第15页 |
1.3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5-16页 |
1.3.1 研究目的 | 第15-16页 |
1.3.2 研究意义 | 第16页 |
1.4 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16-18页 |
1.4.1 研究思路 | 第16-17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2 师范生创新能力 | 第18-29页 |
2.1 创新能力及其特征 | 第18-21页 |
2.1.1 创新 | 第18页 |
2.1.2 创新能力 | 第18-19页 |
2.1.3 创新能力特征 | 第19-21页 |
2.2 师范生创新能力内涵及特征 | 第21-23页 |
2.2.1 大学生创新能力 | 第21-22页 |
2.2.2 师范生创新能力特征 | 第22-23页 |
2.3 师范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 | 第23-26页 |
2.3.1 培养创新学习能力 | 第24页 |
2.3.2 加深创新知识基础 | 第24-25页 |
2.3.3 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| 第25页 |
2.3.4 培养创新技能 | 第25页 |
2.3.5 创设创新能力培养平台 | 第25-26页 |
2.4 师范生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 | 第26-29页 |
3 虚拟学习社区 | 第29-39页 |
3.1 虚拟学习社区相关概念及特征 | 第29-30页 |
3.1.1 虚拟社区 | 第29页 |
3.1.2 虚拟学习社区特征 | 第29-30页 |
3.2 虚拟学习社区的理论基础 | 第30-35页 |
3.2.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| 第30-32页 |
3.2.2 情境认知与情境学习学习理论 | 第32-34页 |
3.2.3 分布式认知学习理论 | 第34-35页 |
3.3 在虚拟学习社区中提升师范生创新能力的可行性 | 第35-37页 |
3.4 基于创新实践的《现代教育技术》e课堂的概述 | 第37-39页 |
4 促进师范生创新能力的试验设计与实施 | 第39-52页 |
4.1 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创作实践与师范生的创新能力 | 第39-43页 |
4.1.1 《现代教育技术基础》实践课实施计划 | 第39-40页 |
4.1.2 在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创作实践中培养师范生的创新能力 | 第40-43页 |
4.2 试验设计 | 第43-44页 |
4.2.1 指导思想和目标 | 第43页 |
4.2.2 对象的选择与试验的设计 | 第43-44页 |
4.3 试验的实施过程和作品展示 | 第44-46页 |
4.3.1 试验的实施过程 | 第44页 |
4.3.2 师范生基于《现代教育技术》e课堂的社区活动 | 第44-45页 |
4.3.3 多媒体课件作品展示 | 第45-46页 |
4.4 关于师范生创新能力的评价 | 第46-52页 |
4.4.1 基于师范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多媒体课件评价 | 第46-50页 |
4.4.2 课程学习结束后的师生访谈 | 第50-51页 |
4.4.3 评价结果:定性与定量双结合 | 第51-52页 |
5 结语 | 第52-56页 |
5.1 在虚拟学习社区中提升师范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性 | 第52页 |
5.2 在虚拟学习社区中提升师范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 | 第52-54页 |
5.3 研究总结 | 第54页 |
5.4 创新之处 | 第54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0页 |
附录 | 第60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