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中乡土化作文教学实践研究--以连云港开发区高中为例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引言 | 第8-13页 |
一、研究缘起 | 第8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三、文献综述 | 第9-13页 |
(一)关于乡土化作文教学意义的研究 | 第9-10页 |
(二)关于乡土化作文教学实践的研究 | 第10-13页 |
第一章 乡土化作文教学的内涵及特点 | 第13-17页 |
一、乡土化作文教学的内涵 | 第13-14页 |
(一)“乡土”的内涵 | 第13页 |
(二)乡土化作文教学的内涵 | 第13-14页 |
二、乡土化作文教学的特点 | 第14-17页 |
(一)资源本土性 | 第14页 |
(二)课程开放性 | 第14-15页 |
(三)活动体验性 | 第15页 |
(四)学生主体性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乡土化作文教学资源开发 | 第17-24页 |
一、乡土化作文教学资源开发对象 | 第17-21页 |
(一)羽夷子孙(乡土人物) | 第17-18页 |
(二)山海形胜(自然风光) | 第18-19页 |
(三)苍梧人家(乡土风俗) | 第19-20页 |
(四)港城概览(乡土热点) | 第20-21页 |
二、乡土化作文教学资源开发原则 | 第21-24页 |
(一)因地制宜,突出乡土特色 | 第21-22页 |
(二)以人为本,利于学生体验 | 第22页 |
(三)立足作文,融合其他学科 | 第22-24页 |
第三章 乡土化作文教学流程 | 第24-34页 |
一、乡土化作文教学流程的设计基础 | 第24-27页 |
(一)本校学生作文现状调查问卷统计表 | 第24-26页 |
(二)本校学生作文现状调查问卷分析 | 第26-27页 |
二、乡土化作文教学目标 | 第27-28页 |
(一)乡土化作文教学的教养功能目标 | 第28页 |
(二)乡土化作文教学的发展功能目标 | 第28页 |
三、乡土化作文教学流程 | 第28-33页 |
(一)写作前期 | 第29-31页 |
(二)写作中期 | 第31-32页 |
(三)写作后期 | 第32-33页 |
四、乡土化作文教学流程的实现条件 | 第33-34页 |
(一)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| 第33页 |
(二)尊重学生及其写作实际 | 第33-34页 |
第四章 乡土化作文教学实践策略 | 第34-42页 |
一、克服乡土化作文“动力性困难”的策略 | 第34-36页 |
(一)作前巧设境,激发兴趣 | 第34页 |
(二)作中强支撑,战胜畏难 | 第34-35页 |
(三)作后广展示,享受成功 | 第35页 |
(四)日常养习惯,提高素养 | 第35-36页 |
二、克服乡土化作文“能力性困难”的策略 | 第36-42页 |
(一)提高观察能力的策略 | 第36-39页 |
(二)提高思维能力的策略 | 第39-42页 |
第五章 乡土化作文教学评价方式 | 第42-45页 |
一、乡土化作文评价原则 | 第42-43页 |
(一)主体性原则 | 第42页 |
(二)过程性原则 | 第42页 |
(三)多元性原则 | 第42-43页 |
二、乡土化作文教学评价方式 | 第43-45页 |
(一)对乡土化作文文本的评价方式 | 第43页 |
(二)乡土化作文主体的评价方式 | 第43-44页 |
(三)乡土化作文活动的评价方式 | 第44-45页 |
结语 | 第45-46页 |
注释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49页 |
附录 | 第49-51页 |
致谢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