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教育论文--教育学论文

古希腊人性论与教育设计

摘要第6-8页
Abstract第8-9页
绪论第10-22页
    一、问题提出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教育与人性的必然联系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当代教育中的人性问题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古希腊人性论的典型性第11-12页
    二、研究现状综述第12-1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相关概念界定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古希腊人性论的历史演变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中西人性论比较分析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对人性论与教育的关系研究第18-19页
    三、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研究目的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研究意义第19-20页
    四、研究方法第20-22页
第一章 古希腊人性论考察第22-35页
    一、古希腊历史背景考察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古希腊地理与希腊民族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古希腊历史轮廓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从神话到哲学的转变第24-26页
    二、不同类型的人性论考察第26-3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智者派的人性论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人性论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亚里士多德的人性论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斯多亚学派的人性论第33-35页
第二章 古希腊人性论的基本特征第35-42页
    一、人的理性的发现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前苏格拉底时期的理性萌芽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苏格拉底及其后的“理性至上”发展第35-37页
    二、关心城邦政治与现实生活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古希腊的城邦政治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人性中的政治性第38-39页
    三、在宇宙目的论下的人的价值审视第39-42页
第三章 古希腊人性论与美好生活第42-49页
    一、古希腊人性论对美好生活的不同诉求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智者与苏格拉底的德性生活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柏拉图的理性生活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亚里士多德的幸福生活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斯多亚学派的辩证平衡生活第44页
    二、古希腊时期的善与恶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善恶观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亚里士多德的善恶观第46-47页
    三、人性论对美好生活的引导和追求第47-49页
第四章 基于人性论的教育设计第49-57页
    一、教育是实现理想人性的途径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古希腊哲学家们的教育目的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教育促进理想人性的实现第50页
    二、基于人性论的教育设计第50-5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教育理念设计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教育制度设计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教育内容设计第52-55页
    三、教育立足人性又满足人性需要第55-57页
第五章 基于人性论的教育反思第57-61页
    一、当代教育的人性问题第57-59页
    二、古希腊人性论对当代教育的启示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教育应立足于人性基础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教育手段人性化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教育设计基础的丰富性第60-61页
结语第61-62页
注释第62-65页
参考文献第65-71页
致谢第71页

论文共7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课程转化视角下教科书传统文化内容分析--以七年级6本部编教科书为对象
下一篇: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在职教师专业发展计划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