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引论 | 第9-18页 |
一、研究缘由与背景 | 第9-11页 |
(一)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对教师教育质量的追责 | 第9-10页 |
(二) 现行职前教育课程对生命体验的渴求 | 第10页 |
(三) 生命体验为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建构提供了新视角 | 第10-11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(一) 理论意义 | 第11-12页 |
(二) 实践意义 | 第12页 |
三、文献综述 | 第12-15页 |
(一) 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中有关生命体验的研究 | 第12-13页 |
(二) 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现状与问题的研究 | 第13-14页 |
(三) 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建议与对策的研究 | 第14页 |
(四) 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国际比较与发展的研究 | 第14-15页 |
(五) 对已有研究的体认与评析 | 第15页 |
四、概念界定 | 第15-17页 |
(一) 生命体验 | 第15-16页 |
(二) 课程 | 第16页 |
(三) 职前教师教育课程 | 第16-17页 |
五、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7-18页 |
(一) 研究思路 | 第17页 |
(二) 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生命体验取向提出的理论基础 | 第18-27页 |
一、哲学基础 | 第18-22页 |
(一) 生命哲学 | 第18-20页 |
(二) 体验哲学 | 第20-22页 |
二、心理学基础 | 第22-24页 |
(一) 发展心理学 | 第22页 |
(二) 人本主义心理学 | 第22-24页 |
三、教育学基础 | 第24-27页 |
(一) 全人教育理论 | 第24-25页 |
(二) PCK理论 | 第25-27页 |
第三章 生命体验取向提出的现实依据 | 第27-35页 |
一、当前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27-30页 |
(一) 课程结构体系不协调 | 第27-28页 |
(二) 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 | 第28-29页 |
(三) 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的整合性不强 | 第29页 |
(四) 课程实施中缺失生命体验 | 第29-30页 |
二、生命体验对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的现实要求 | 第30-35页 |
(一) 注重生命体验在课程理念中的渗透 | 第31-32页 |
(二) 提升生命体验在课程内容中的价值 | 第32-33页 |
(三) 突显生命体验在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| 第33-35页 |
第四章 生命体验取向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 | 第35-46页 |
一、生命体验取向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 | 第35-37页 |
(一) 教育信任与责任 | 第36页 |
(二) 教育知识与能力 | 第36页 |
(三) 教育实践与体验 | 第36-37页 |
二、生命体验取向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内容 | 第37-41页 |
(一) 对生命体验取向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整合的理解 | 第37-39页 |
(二) 生命取向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整合的形式 | 第39-41页 |
三、生命体验取向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实施 | 第41-43页 |
(一) 激活历构层:生命体验的基础 | 第41-42页 |
(二) 产生预构层:生命体验的动力 | 第42-43页 |
(三) 引发临构层:生命体验的途径 | 第43页 |
四、生命体验取向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评价 | 第43-46页 |
(一) 注重未来教师整体素养的培养 | 第44页 |
(二) 注重未来教师真实情境中的表现 | 第44-45页 |
(三) 注重未来教师主体性的发挥 | 第45-46页 |
结论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0页 |
致谢 | 第50页 |